•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央廣網

      廣州“法官媽媽”助30失足少年上大學

      2017-07-11 10:53:00來源:大洋網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

       

        “不忘初心,將堅守一名法官的責任和擔當。”

        大洋網訊 她冒著被投訴的風險,堅持為一名未成年犯判緩刑,找校領導5次,為少年犯爭取到重返校園的機會。這名少年犯最后考上重點大學,人生從此不同。在她的幫教下,3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我希望通過審判的延伸,讓失足少年‘浪子回頭’,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從事20年少年審判工作,先后辦結涉未成年審判案件4000多件,她堅信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義。

        1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我最喜愛的好法官”活動中,陳海儀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法官。“不忘初心,將堅守一名法官的責任和擔當。”陳海儀在獲獎感言中說。

        注:文中所涉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改判“母割女兒雙耳案”:

        “頂住壓力做了正確的事”

        在陳海儀審理過的諸多案件中,這宗母親割女兒耳朵案最令其難忘。

        2005年10月26日22時許,熟睡中的小敏被母親陳某用刀割下雙耳沖入廁所。陳某一審以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陳某上訴后,案子到了陳海儀手里。帶著“為什么對親生女兒下毒手”的疑問,陳海儀決定去看守所見一見陳某。

        交談中,陳海儀逐漸走近了這個外來工家庭:父親開的士養活一家人,母親陳某在家照顧孩子。“有一次好幾天都沒有回家,我去拉她回家,她居然大喊救命,還在外面對人講她不是我生的。”陳某說,她想著要教訓一下左耳進右耳出的女兒,下了好幾次決心,終于動手了。

        “沒有文化,不知道如何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我似乎能體會她那種焦灼無助的心情。”陳海儀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能不能判緩刑?”陳海儀被自己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嚇到了。要知道,這樣做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萬一母女相處后再釀慘劇怎么辦?

        陳海儀決定安排一次母女見面,“女兒一直低著頭,后來慢慢地把頭抬起來,和母親對視了。我說,母女擁抱一個吧,兩人站起來流淚、擁抱。”

        二審合議庭認為,鑒于二人是母女,長期關押對改善母女關系弊大于利,而且陳某確實不再危害社會,從而支持改判陳某緩刑。

        陳海儀回憶,當時社會輿論認為改判對母親來說過于寬松。“這個家庭如果少了母親,定會分崩離析。如果男方再娶,孩子在遭受家庭變故后,又要接受一個繼母,心理上恐怕雪上加霜。”陳海儀與社工一起,多次找當地司法所和派出所溝通。后來,當地同意對這個家庭進行監管。

        為了避免母女倆再起沖突,也為了讓女兒早日走出陰影,陳海儀找人幫小敏轉學,并選擇了寄宿。而母親則返回家中,安心帶弟弟。

        多年后,接受造耳手術后的女兒看上去與常人無異,經營著小生意,有了戀人。她和母親坐在一起,時不時撒個嬌。“對于她,我總是感到虧欠,想對她好些再好些。”“媽媽,你不用太偏愛我。”

        陳海儀感慨,母女和好、家庭完整是皆大歡喜的結局。這個案子,她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令她高興的是,“頂住了壓力,做了正確的事”。

        陳海儀說:“如何幫助這些走錯路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獲自我,這個問題總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我心上。”

       

        從“學渣”到“學霸”:

        用教育、感化與挽救的魅力助失足孩子人生逆襲

        陳海儀告訴記者,她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差生,所有科目幾乎都不及格。三年級時,新來的語文老師很關注聰明好動的她,讓她在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文。受到鼓勵的陳海儀進步飛快,成為學校唯一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后來又考入中山大學法學院。

        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經歷,令陳海儀看到了教育、感化與挽救的魅力,每當看到失足滑入犯罪泥沼的孩子,總會盡力拉他們一把,助其實現人生逆襲。

        多年來,陳海儀幫教的未成年罪犯中先后有30多人考入大學,300多人升入高中、中職院校就讀,他們的命運正因陳海儀而改變著。

        在第一次獲評廣州市勞動模范公示期間,陳海儀接到一個她審判并幫教過的一位少年犯媽媽的電話。

        電話中,這位母親對她說:“陳法官,我覺得您實至名歸。”

       

        數字說話

        數說1

        辦結涉未成年人案

        4000多件

        陳海儀參加工作21年,有20年在少年審判崗位上。陳海儀先后辦結涉未成年人審判案件4000多件,其中七成涉及留守兒童。

        在她的努力下,一個個失足留守孩子在被家人厭惡、自我放任自流的危險邊緣被挽救回來。她被眾多留守兒童親切地稱為“法官媽媽”。

       

        數說2

        推動幫教30多名

        失足少年考上大學

        在陳海儀的積極推動下,廣州法院依托創建的“羊城金不換”工程,幫教的失足少年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學,300余人重新返校完成學業,累計通信、通話多達1000余次。

       

        數說3

        100多所學校

        法制宣教200余場

        陳海儀先后兼任十余所中小學的法制副校長、校外輔導員,還擔任普法、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在全省100余所學校開展法制宣教200余場次,制作的法制流動板報在全市1571所中小學校、中專技校中巡回展出,組織模擬法庭30余場次,受眾人數超過30萬人次。

       

        對話陳海儀

        記者:少年審判與其他刑事審判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陳海儀:判決書宣讀之后,一般的刑事審判工作就可以畫上句號了。但對于少年審判,到此只能是逗號。審判人員還必須對未成年犯開展幫教矯正,引導他們更好地走向新生、回歸社會。

        記者:在對少年犯的懲罰和幫教中,情感的力量是不是更有積極作用?

        陳海儀:我始終堅信,并且也與少年審判庭的同事們一直踐行的原則是:對少年犯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感化挽救才是根本。

        我們有“挽救少年三部曲”——庭前規勸促退賠、庭中析法促悔罪、庭后勉勵促振作。審判中注重社會關系的修復,提前為孩子順利回歸社會營造環境。

        記者:聽說你冒著被投訴信訪的風險,為一名少年犯爭取到緩刑?

        陳海儀:哈哈,也沒有這么夸張。我記得是高中生小豪,由于缺少家庭關愛,被社會不良青年拉攏參與了犯罪。我在提審時發現他有很深的懺悔意識,有改過自新的希望,想判他緩刑,讓他重歸學校。

        我當時寫了監管保證書,到處求人終于讓小豪獲得緩刑,這其中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我選擇相信他。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小豪原來就讀的學校堅持不肯接收,還有部分學生家長堅決抵制,甚至小豪的父親也讓他輟學打工。

        我先后5次找學校領導做說服工作,還在學校的安排下,與反對此事的學生家長進行了座談交流。最終,學校同意小豪重回學校讀書。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他知道原來是有人愛他,有人關心他的,此后就變得非常努力、勤奮,考上了重點大學,人生也隨之改變。

        記者:失足少年走上犯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陳海儀:少年失足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愛,幾乎每一個不幸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如何在審判中讓他們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是促使他們真正反省過錯、重新做人的關鍵。

        挽救失足少年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需要的愛和關心,這樣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因此,對少年審判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法官,還要是老師,是醫生,是媽媽。

      編輯: 王雪薇
      關鍵詞: 廣州;法官;失足少年

      廣州“法官媽媽”助30失足少年上大學

      廣州中院陳海儀獲評全國“我最喜愛的好法官”,系廣東省唯一獲獎者。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韩国理论_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播放老_久久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色欲_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2.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3.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色h亚洲激情在线 |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 | 五月婷婷激情五月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区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