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防疫的關鍵時期,請各位住戶或租戶到樓下來進行核酸檢測。”5月30日,大同社工陸嘉欣穿梭在廣州荔灣中南街的巷道之間,拿著大喇叭四處奔走喊話,通知附近居民做第三次核酸檢測。

  在廣大醫護人員、公安干警、志愿者以外,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天之內完成覆蓋數萬人的“掃樓”任務,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大聲公”。烈日下暴雨里,他們測溫掃碼、送貨上門。從白天到黑夜,他們在檢測現場維護秩序,喉嚨喊破了,聲音沙啞了……

  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百米”,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廣深佛三地發動近5萬名網格員參與疫情防控,嚴守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社區防線。

  南方日報記者 馮艷丹 譚超 祁雷 歐楚欣

  朱偉良 劉懷宇 閻鋒 段思午

  筑牢防線

  確保核酸檢測不漏一人

  “你家有從疫情重點地區過來的人嗎?家里人都做了核酸檢測沒?”連日來,深圳光明玉塘街道網格中心組織網格員對相關人員逐一排查通知,督促落實核酸檢測工作。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新一波疫情突然來襲,廣州、深圳、佛山等地社區工作人員再次聞令而動。廣州、深圳分別發動2.2萬、1.6萬余名網格員參與本輪疫情防控。佛山發動南海、禪城兩區共1.18萬余名網格員下沉,開展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疫情的首發地,廣州荔灣5月26日開展全區全員核酸檢測。土生土長的荔灣人陸嘉欣,在廣州做了8年社工,一直在荔灣中南街社工服務站工作。參與協助核酸檢測篩查工作,幫醫護人員準備核酸拭子包裝、通知居民檢測和錄入核酸數據……連日來,社工們經常工作到凌晨。在高強度的工作間隙,合上熬得通紅的雙眼,稍作休息。“有時候實在太累了,躺在地上會舒服些。”陸嘉欣已近一周未曾回家。

  “昨晚凌晨四點忙完,回到辦公室躺下歇會,六點多就醒來了,挨個接聽街坊的電話。”陸嘉欣說。樓上居民透過窗戶看到忙碌的身影,也會安心一些。每個居民在做完核酸檢測后,都會對社工、醫護人員道聲“謝謝”。

  筑牢基層疫情防控嚴密防線,社區工作人員精心組織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精準做好重點人群排查篩查,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嚴防疫情在社區傳播擴散。

  家住廣州荔灣芳村花園的錢慶杰,感到了從部隊轉業后久違的“腿軟”。5月30日上午,他作為社區黨員突擊隊的一員,佩戴好防護設備,從一棟30層高的居民樓逐層逐戶敲門,確保所有住戶下樓進行核酸檢測。

  從8時到13時,在5位社區黨員突擊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全小區3200戶居民家庭全部通知完畢。“腳已不聽使喚,像是灌了鉛一樣邁不動。”錢慶杰感嘆。

    與廣州相鄰的佛山,禪城祖廟街道鐵軍社區僅用了1小時10分鐘,就把燈光、水電、檢測臺安裝完畢。三天兩夜的連續奮戰,讓社區黨委書記蘆麗萍聲音沙啞了。北江社區黨委書記陳顧雅帶著工作人員,逐家逐戶通知居民有序參與檢測。幾天跑下來,社區順利完成超4.8萬人的采樣,她卻只睡了5個多小時。

  數據的背后,凝聚了成千上萬名社區工作人員日與夜的付出。正是一股股涓涓細流,匯聚成抗疫的磅礴力量。

  保障供應

  甘當社區居民的服務員

  6月2日下午,一批米面油物資送進中南街的海南村,社區工作人員根據此前下單預訂情況送貨上門。短短3小時,1萬斤大米全部送到居民家中。與此同時,中南街道后勤保障組還緊急調配面包、八寶粥、牛奶等食品保證防疫一線人員的用餐。

  6月2日,荔灣白鶴洞街和中南街調整為高風險區域。實施封閉管理后,社區工作人員快速行動,保障居民群眾的生活物資供應。據統計,荔灣物資供應封閉區服務人數從原來的11萬人增加到18萬人。

  “真是太麻煩你們了,還把菜送過來,我自己去取就行啦。”“居民年紀大了,爬樓不方便,還是我們送上來,不麻煩。”荔灣白鶴洞山頂三巷2樓,一對爺孫家中物資緊缺,工作人員上門為其送物資,他們連聲感謝。

  為盡量減少人員外出,保障群眾的生活需求,白鶴洞街鶴翔社區把下沉社區的公職人員編成各個值守小組。在值守小區的同時,還要為小區居民特別是困難群眾、行動不便和獨居老人代購生活物資和藥品。

  社區的黨員突擊隊甘當社區居民的服務員,他們積極地把小三輪、小推車等一一派上了用場。所有的一切只為了能第一時間把一份份生活物資送到轄區居民手中。

  扎實做好生活物資服務保障工作,社區工作人員也在與時間賽跑。他們分工合作,全力做好重點區域的物資供應,優化配送方式,抓好食品安全和供給質量。

  與荔灣僅一江之隔的番禺洛浦街南浦島也成為人們關切的焦點之一。從檢測出疑似病例開始,錦繡半島社區多個樓棟便開始封閉式管理。

  錦繡半島社區黨支部書記盧銳輝回憶說,當天社區部署完工作已經是5月29日凌晨2時多。他在居委會辦公室稍微休息一會后,6時許就開始了前期準備。

  僅病例所在的17棟,便有120多戶。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這些居民全部都要進行居家隔離。這么多居民生活如何保障?去年1月疫情期間,盧銳輝和社區的黨員志愿者、網格員、物業等人員一起,曾組建臨時溝通群。如今,這個物資保障群再次復活了。

  盧銳輝將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志愿者、商家與業主們拉到臨時溝通群,業主們只要在群里下單,商家接單后送貨到小區門口,然后由物業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穿著防護服將物資送到業主家門口。

  愛心守護

  雨中搭起“暖心橋”

  作為廣州歷史最悠久的城區,越秀轄內各街道的老年人占比都不低,行動不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讓大家犯了難。

  越秀大塘街在越秀中路125號大院26號檢測點開設長者專場,社區工作者通知長者分時段檢測,做好引導、協助長者信息登記等服務工作。越秀建設街則為70歲以上的長者開辟綠色通道,直接由黨員突擊隊幫助完成信息登記,并將長者安排至專門的攤位進行進一步的信息采集和檢測。

  對流花街桂花崗社區內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小孩等,流花街桂花崗社區居委會主任張建文開展核酸檢測上門服務,在確保每一戶都進行核酸檢測的同時服務好群眾生活所需。

  同時,為了避免出現人流量過大、浪費居民時間的情況,流花街還通過設立“桂花崗取票點”向社區內常住人口派發“流花街核酸檢測券”,使桂花崗社區核酸檢測進行得更有序更高效,讓疫情防控有了速度、也有了溫度。

  6月1日下午,廣州突降暴雨。在白云嘉禾街道望崗經濟聯合社的一個核酸采樣點,地面積水瞬間上漲,積水眼看要沒過等候群眾的雙腳。

  頂著狂風暴雨,望崗經濟聯合社第一書記李勇和其他志愿者先是找來了棉墊子放在地上,后來又搬來了磚頭,最后到消防站緊急運來一批防洪沙袋……他們終于在積水處搭起一道小小“暖心橋”。群眾踩著一包包沙袋,走過干爽的通道進入大廳。

  “你走進來帳篷里,再收傘,不要被雨淋到了。”“阿婆,你往這邊來,我們為老人和小孩設置了快速通道。”……李勇不斷提醒村民,他的聲音開始嘶啞。暴雨中,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在入口處,為群眾做好詳細的指引。

  夜幕降臨,大雨還在繼續。大家還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有的引導和幫助群眾特別是老年人掃碼登記信息,有的帶著群眾有序地進入采樣點,有的穿上防護服,當起醫務人員的助手……他們已連續作戰超過10個小時,不少村民給他們豎起大拇指,“辛苦了”。

  連日來,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發動全市2.2萬多名網格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針對無物業管理住宅樓宇,重點加強對失能或獨居老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特殊困難群體等的關心,落實生活物資供應、慢性病藥品配送,做好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