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3月29日電(記者鄭天虹)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29日離開溫室,移栽田間,成功“安家”。
上午8時左右,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帶領團隊4人開始在溫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燒杯里面,經過50分鐘左右的車程來到位于廣州增城的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
在試驗田基地,記者看到,研究人員首先把8組雙行紅繩拉到田間,然后把“天稻”秧苗有序地擺放在田基,在去掉部分頂端的葉片后,再沿著紅繩的位置一株一株整齊插入土中。整個過程持續約一小時。
與普通插秧相比,“天稻”的插秧工作要更為細心周到。王加峰介紹,研究人員等到“天稻”長到最適合的秧齡,約三四片葉子的樣子進行插秧;土的硬度也要適中,太硬容易在操作時傷根傷苗,太軟秧苗容易歪斜、深陷;插秧的力度、分布的疏密都要講究。
“拉繩是為了保證秧苗插得又直又勻,把頂端葉片去掉是為了防止飄苗浮苗爛苗。我們插秧的指法是用食、中、拇三指護住根部下到土里,以每穴單株的方法插入土里3厘米的位置,原則是‘淺而不倒’,既保護根部,又便于后期研究、跟蹤。”王加峰說。
在同一塊田地里,還有“長征五號”稻種、重離子輻照稻種,后期研究人員將分別對深空搭載、近地軌道搭載、地面模擬這三種稻種進行對照,以育選出最優品種。插秧之后,研究人員接下來會施肥、噴藥等,預計5月底或6月初迎來抽穗期,7月上旬將收獲果實。
這批共計40克的“天稻”于2020年11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歷時約23天、76萬公里的“環月旅行”返回地球,并于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