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動能新機遇(廣州)峰會現場
央廣網廣州6月24日消息(記者 王雪薇) “一帶一路”·新動能新機遇峰會6月24、25日在廣州召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領導和多位經濟學家發表主旨演講,“一帶一路”沿途20多個國家駐華使館領事及上千名商界代表參會。
峰會現場,云集過千名商界代表
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思創智庫信息技術研究院、廣東大京世控股集團共同發起主辦。部分國內外企業家還將在25日下午舉行項目簽約儀式,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多出成果。
新機遇:
產業合作涉及五大方面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4.3萬億元,其中“一帶一路”相關項目達到6.3萬億,占比超過25%;工程承包中“一帶一路”項目的占比更是接近50%。
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廣東省GDP占全國1/9,工業增加值占1/8。針對工業、制造業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建議,可以從五大方面務實開展產業合作,包括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項目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發揮優勢開展資源合作等。
在李毅中看來,廣州既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應發揮優勢,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做出貢獻。
新挑戰:
風險要防范
短板需重視
盡管“一帶一路”將給中國企業帶來多方面的機遇,但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視。李毅中認為,所謂“風險”涵蓋警惕社會安全風險,規避法律、法規和制度風險,防范資金、技術和市場風險以及化解人事、文化融合及整合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進一步指出:與單純的產品輸出不同,“一帶一路”是產業輸出、產品和資本輸出為主導,需要營造更好的流通、物流環境,來幫助產業高效率、低成本的輸出。目前,民營企業從后臺保障走向前臺引導,能力明顯不足。此外,企業對“走出去”也缺乏足夠認識、欠缺經驗、缺乏人才。
她建議,從政府層面要加強引導,推動民營企業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有效銜接,推進海外投資相關法律的立法;作為企業自身,要認真做好市場調研、創新產品及資源組合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