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囑托
擼袖加油干 廣東新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大洋網報道,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開放合作方面,廣東著力實施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戰略,帶動國際經貿規則和對外開放布局創新。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為對外開放的“試驗田”,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是我國2200多年來唯一沒有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時間穿越千年,站在開放潮頭的廣州進一步提升全球視野,打造我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和有影響力的全球資源配置中心。
白重恩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副院長
廣東自貿試驗區
用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
去年6月,廣東自貿試驗區發布了首份第三方評估報告,該評估報告是由白重恩領銜的課題組完成的。如今,在新的起點,廣東自貿試驗區作為廣東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試驗田”,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對此,本報記者對白重恩進行了專訪。
廣州日報記者:在這次的全國兩會上,“對外開放”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高頻詞。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結合國內的經濟發展形勢,為什么會將“對外開放”放在如此之重的位置?
白重恩:首先,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得益于“開放”。我們的研究表明,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與開放程度有很大關系,所謂“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經濟綜合效率水平的經濟學指標,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就是依賴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增長。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得益于開放,今后也希望繼續得益于開放。
第二,在新的形勢下,開放要與時俱進。我們過去的開放以貿易為主,投資方面主要是外商到中國投資。當前的世界經濟局勢下,中國的對外貿易可能遇到了一些挑戰,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開放。而從“引進”外商投資的角度,我們要認識到,外商對華投資給我們帶來了新技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應該更加對外開放。
第三,從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與發達國家的對外投資不同,我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對外投資仍需要探索,例如要如何應對風險等。所以,從這三個角度看,“對外開放”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
廣州日報記者:您去年曾領銜課題組對廣東自貿試驗區進行第三方評估報告,您認為廣東自貿試驗區如何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體現為對外開放“試驗田”“橋頭堡”的作用?當中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經驗?
白重恩:廣東自貿試驗區有很多亮點,我想有幾個方面,一是改善了營商環境,負面清單在自貿區先行先試,有助于國內投資環境的改善。無論是前來投資的外商,還是國內企業,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運行,讓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有更充分的準備,自貿區在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深圳前海,當企業之間出現爭議時,前海允許在香港有仲裁資質的機構參與仲裁活動,這應該說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是在貿易方面,自貿區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簡化通關手續,讓貿易障礙更低、成本更低,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貿易。在這方面,很多領域已經有一定的成績了,例如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平行進口車輛企業,平行進口的車輛可以采信國外的權威認證,免除了再在國內走完整的質量認證程序,這樣很有效地節約了成本。
三是服務管理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企業專屬網頁,成為全國首個面向企業的省級電子政務定制系統。企業通過專屬網頁獲得政府服務,接受政府監管,便利了企業的生產活動,這些都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亮點。
李稻葵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辦《財富》論壇要抓住實體經濟
用廣州理念筑巢引鳳
繼承辦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商業圓桌會議之后,廣州今年將舉辦《財富》全球論壇。李稻葵是達沃斯的常客和重要嘉賓學者,2013年,他曾出席《財富》全球論壇并做演講。李稻葵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通過舉辦高端國際會議,講述“廣州故事”和廣州企業的故事,助力廣州成為全球合作治理的參與者。
廣州日報記者:近年來,包括廣州在內的一些國內城市開始舉辦高端國際會議,您認為中國的吸引力在哪里?
李稻葵: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世界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物質性的產品生產已經躍居全球首位,像汽車、電器等制造業的產量占據了全球的1/3到1/2。第二個原因,坦率地說,中國也的確有實力、有財力辦好這些會議。
廣州日報記者:對于廣州而言,您認為如何通過舉辦2017《財富》全球論壇,成為全球合作治理的參與者?
李稻葵:廣州舉辦《財富》全球論壇,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廣州可以抓住自己實體經濟的特色。
除此之外,要成為真正的全球合作治理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辦會者”,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研究,這是基礎。世界經濟論壇有一群由300多人組成的“隱形智囊團”,他們都是非常能干的年輕人,觸覺很敏銳。他們通過跟蹤國內外大事,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從而設計出論壇的主題和分論壇題目,對廣州而言也是如此,廣州已經有了很好的國際視野,可以對標世界經濟論壇。
廣州日報記者:中國要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您認為對于廣州而言,如何通過舉辦國際會議,進一步從“傾聽世界”、了解世界,到讓世界“聽懂”中國的聲音、廣州的聲音?
李稻葵:領導人講原則方向,落實的時候,我們要講實例,要通過實例為原則進行恰當的詮釋。像廣州舉辦《財富》全球論壇,可以通過講述廣州實例,告訴人們廣州的企業是如何走出去、如何帶動了其他國家的GDP、增加多少就業等,來為原則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質感。
廣州日報記者:在您看來,成功舉辦這類高端國際會議,需要哪些要素?
李稻葵:我認為有三個因素。第一是要有好的議題,這是核心競爭力,抓住世界經濟形勢的大議題不斷跟進,形成會議主題。第二是要有熱點人物。第三,會場的布置要集中,達沃斯論壇的一大特點就是“擠”,讓參會人員聚在一起,沒有架子地交流。
廣州日報記者:如何通過舉辦《財富》全球論壇,真正地提高廣州在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給廣州的發展帶來實效?
李稻葵:舉辦國際會議不是直接的招商引資,廣州要宣傳自己的理念,把廣州理念推薦給全世界,有了理念,才能夠吸引更多投資,這是長遠的工作。
數字看開放
廣東
廣東自貿試驗區2016年新設企業7.6萬家,合同利用外資520億美元、增長1.3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實際投資增長65.3%,吸收歐美發達國家實際投資增長14.1%。在國際交往方面,截至2016年8月,與廣東省正式締結友城關系有175對,其中省級46對,地級市117對,縣級市(區)12對。
廣州
2015年~2016年,廣州舉辦了近50場高端國際會議,平均每月有2場重大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廣州的世界“朋友圈”不斷擴大,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與全球65個城市、38個港口以及120多個區域性民間組織或機構建立友好關系。2017《財富》全球論壇將于今年12月6日至8日在廣州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