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小的口罩,是保護人民健康的“盾牌”。
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峻之時,全國上下“一罩難求”。廣州推出小程序“穗康”,在全國率先開創口罩線上預約模式,為市民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提供購買口罩的正規渠道,首日訪問量突破1.7億人次。目前,“穗康”已上線社保、醫保等58項政務服務,向集應急防控、社會治理、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全業務鏈條的城市生活平臺轉變。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深入人們生活的“神經末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
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抓手打造“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建設“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廣州正為城市治理注入數字技術、數字智慧和數字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智慧路徑”。
“千年商都”正不斷加速“數智化”進程,以智慧城市建設撬動技術創新和治理升級,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讓數字治理深入每個角落、影響每個家庭、惠及每個市民。
大數據解決“小煩惱”
一個手機APP能辦多少事?從實時查詢附近的停車場,到為新生兒申領社保卡、開辦企業申領營業執照,“穗好辦”APP已經成為廣州人離不開的“生活百事通”。當前,“穗好辦”APP實名注冊用戶超過300萬,事項超過1200項。
12月初開始,123項高頻政務事項“入駐”廣州市中國建設銀行網點的智能柜員機,銀行大堂經理成為“兼職客服”,打通政務服務在社區的“最后一公里”,同時避免出現老年人無法適應的“數字鴻溝”。
數字技術深入城市生活“神經末梢”,市民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政務服務。而對于企業來說,只有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真正解決辦事障礙,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從各部門間“馬拉松式”提交紙質材料,到“一張表”全部解決,同樣是辦理企業醫療許可證件,廣州市民楊女士親身體驗了一把“一網通辦”帶來的便利與高效,“只需在線上填一張表就辦完了,以往沒有兩個月根本辦不下來”。
在廣州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支撐下,楊女士過去辦證所需要的營業執照、法人、稅務等一系列證明材料的審核都能夠在后臺執行。
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廣州通過搭建起政務數據樞紐,各部門間的政務數據實現暢通流轉。時間成本、中介成本、人力成本的縮減,讓企業“輕裝上陣”,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運營中。
截至今年12月初,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單位151家,匯集數據超166億條,日均交換數據超4300萬條;廣州市電子證照系統已上線656種證照,簽發1933萬張電子證照,可調用省級部門簽發的戶口簿、身份證、社保卡等3000萬張,并實現超1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
“想要真正建設好‘數字政府’,需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制定數據共享的規則來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從而實現有價值的數據共享。”廣東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董事陳洪表示。
機制如何設立?“孤島”如何破除?2006年起,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已投入使用,先后出臺政務信息共享一系列政策法規及標準規范。
今年,廣州通過建立一套工作機制、編制一個專項目錄(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目錄)、優化一個共享平臺(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起優化營商環境專項信息數據共享長效機制。
“‘數字政府’不是停留在技術上的概念,而是一整套的體系和運行機制。”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梁文謙認為,“數字政府”建設將倒逼政府部門進行革命性的流程再造,加快建立數字化轉型機制。
“小算法”升級“大監管”
2505.3萬人次,是廣州2020年春運旅客的累計到發量。從去返程客流到復工,“交通+防疫”讓城市經歷了不同尋常的大考。市民享受輕松便利出行的背后,是源于廣州城市智慧交通體系的強力支撐。
一面藍色巨屏掛在墻上,一副地圖分布其中,代表廣州站、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和白云機場“三站一場”的藍色齒輪轉動,屏幕上的數字與圖表實時跳動,如同城市交通的“心跳”。在廣州交通信息指揮中心內,交通的“智慧大腦”既能俯瞰整個廣州火車站,也能追蹤站場的細微處旅客候乘秩序。
在廣州,整合了5G、AR等硬核科技,并根據應用場景不斷更新迭代的城市“智慧大腦”,統籌管理全市交通行業數據資源,涵蓋數據超過820類、2000多億條,能夠對全市“三站一場”四個綜合樞紐以及高速公路、長途客運、城市路網進行有效實時監測和分析。
從2017年應用重要站場人群監測系統,到覆蓋90多個重點區域的“智慧春運系統”,再到“智慧交通系統”全面覆蓋城市內外交通……幾年時間,廣州交通大腦建設從“監測重點區域客流”到“覆蓋城市對內對外交通”,其所涵蓋的領域不再局限于各職能部門推出的應用場景,而是依靠算法、應用場景不斷迭代,為市民提供便捷公共服務。
“智慧交通建設不會一蹴而就,各個重要信息系統都需要反復打磨和持續迭代升級。”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科技信息處處長張孜表示,運用于重大節假日旅客運輸監測分析和保障的“智慧交通系統”即將推出第五版,向構建城市綜合交通大腦方向努力。
從用“數字”服務百姓民生,到用“數字”實現社會的綜合治理,“智慧”從服務端到監管端不斷延伸,智慧城市建設未來將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獲得新的突破。
今年春運即將到來,張孜透露,全國首個交通行業視頻智能化分析的“交通慧眼平臺”即將正式上線。平臺試運行近一年來,交通科技執法占比從46.75%提升至56.9%,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交通大數據技術,可對重點營運車輛“精準畫像”,智能識別交通營運違法行為,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監管。
在陳洪看來,數據+算法將讓智慧城市發展在迭代中產生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