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1月9日消息(記者張勝強)9日上午,廣州仲裁委舉辦新聞發布會,對近期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的工作情況和成效進行通報。
據了解,11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舉行第二次工作會議。會議的召開,致力于推動聯盟實體化、常態化運行,旨在將聯盟打造成為大灣區綜合性對外國際商事仲裁平臺,從而助力大灣區優質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廣東省司法廳廳長陳旭東此前表示,大灣區仲裁聯盟在促進三地仲裁工作協同發展,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聯盟各成員仲裁機構憑借優質便捷高效的仲裁服務和遠程庭審等創新機制,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保障了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具體到廣州仲裁委,截至今年10月,共計受理傳統案件15153件,同比增長40.1%;從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共計受理涉外案件295件,同比增長46.2%。
“廣州一直大力支持大灣區仲裁聯盟建設,聯盟的成立和運作,已經搭建起一個很好的平臺。”廣州市政法委書記謝曉丹倡議聯盟成員機構不斷深化合作,積極提升中國仲裁機構的國際影響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更大貢獻。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沈四寶教授指出,大灣區仲裁機構是全國仲裁機構的先鋒和排頭兵。當前中國商事仲裁面臨著新的歷史性任務,需要逐步、深度融入全球,為國際仲裁增加中國元素,大灣區仲裁機構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4年,廣州仲裁委便開始互聯網仲裁的研究與實踐,去年首次開展跨國遠程庭審,今年更是發布全球首個互聯網仲裁標準,對互聯網仲裁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具有不小的貢獻。
除此之外,近期廣仲在提升國際化水平方面舉措頗多: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企業間跨境商事爭議在線解決機制項目,上線了首個ODR(在線爭議解決)談判平臺;近期舉辦了2020年中國國際仲裁高端論壇,取得良好反響,“廣州標準”受到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