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城市未來的發展。今年,廣州市政府黨組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節約用水規劃(2018-2035年)》(下稱《規劃》),要求廣州在經濟、科技、社會、人口素質、城市設施有較大發展的同時,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和創建節水型城市,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規劃》明確提出了廣州的中長期節水目標、任務、重點工作、措施等相關內容,將作為今后指導廣州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節水型城市創建的行動綱領文件。

  近年來,廣州市持續調節用水產業結構,強化水資源管理,節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到2018年,在全市GDP總量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下,全市用水總量(火電用水以耗水量計)從48.66億立方米下降到43.76億立方米,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全市非居民計劃用水戶共節約用水3.5億立方米。然而,當前廣州市水資源形勢依然嚴峻,用水效率仍然不高。

  根據《規劃》,2019年底前,廣州市已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被命名為“廣東省節水型城市”;2020年底前,申報國家節水型城市,番禺、增城、花都建成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到2022年底,全市11個區建成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區。

  從數據上看,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9.52億立方米以內,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逐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9.52億立方米以內,非常規水源利用量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市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9.52億立方米以內,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顯著提升。為此,廣州從提高效率、健全體制、提升能力和增強意識等方面明確了節水的四大目標。

  到2020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25%和31%,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510以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到深入實施,基本形成與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推進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公眾對全市水情的認知,以及參與水資源節約保護的能力加強。2035年,全民節水憂患意識全面提高。通過生產結構優化和節水技術應用、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