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客運港站為了突出海上絲綢之路,運用藝術石材、文化雕塑和藝術燈具等多種材料,對車站進行全新的包裝設計。南方日報記者符超軍攝
南方日報訊(記者/李丹 通訊員/葉子川杜亞楠)為迎接《財富》國際論壇,不久前地鐵廣州塔站換上了新裝,推出“花開四季·幸福廣州”主題站,讓市民在地鐵站體驗花城的魅力。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底將開通的四條新線,選取了南沙客運港站、南海神廟站、廣州北站和知識城站等四個極具地標性意義的車站,打造為嶺南文化主題站,再現海上絲綢之路、醒獅、山水石、漢字等嶺南文化的傳統韻味。有興趣的市民可在年底四條新線開通后前往參觀了解。
主打嶺南文化、深挖嶺南“故事”,是今年底開通四條新線設置文化主題站的核心思路。據廣州地鐵設計院設計師王昕介紹,廣州地鐵根據不同的區域,在四條新線中各選取了一個客運量較大或者歷史底蘊濃厚的地鐵站,深入挖掘嶺南文化內涵,重點展現其背后的“故事”,以此作為各線的文化主題站。
四個嶺南文化主題站各不相同,但又極具特色。九號線一期的廣州北站,其文化主題是“獅舞南粵”,再現了廣東著名的民間體育藝術;知識城線的知識城站,則以“智·薈·知識”為主題,帶領市民在傳統與現代中見證智慧的崛起;13號線一期的南海神廟站,以“歷史之景”為主題,展現歷史悠久的嶺南文化;而最具視覺沖擊力的是四號線的南沙客運港站,其“一帶一路”的主題設計,重現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盛景。
步入四號線的南沙客運港站,仿佛開啟了一場“夢幻旅程”,站廳地面與墻柱面經過統一處理呈現出海天一色的效果,還有海鷗在天空飛翔。在站廳正中央,一艘巨大的寶船造型讓人眼前一亮。船身嵌入兩排二十臺背對背的自動售票機,船尾則是便民商鋪。王昕介紹,這艘寶船造型以鄭和寶船為原型進行設計,寓意“寶船起航”,通過船頭造型的寶船文化雕塑與站廳售票機整合,打造出富有“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展示意境。
在13號線的南海神廟站,通過大量的山水石來展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歷史風貌;而知識城線的知識城站,整個車站以“紙張”“現代建筑”和“文字”等傳統和現代的元素為表達載體,相互交織碰撞,營造出極具藝術與設計感的智慧之城。
廣州北站為了配合醒獅的元素,將納米石3D打印、人造石、玻璃等材料,以文化墻的表現形式呈現;南海神廟站則因應“歷史”這一主題,以傳統的石材為材料打造整個文化主題站;為了體現知識的現代美感,知識城站以大量的鋁合金和LED燈具來打造文化主題站;而南沙客運港站為了突出海上絲綢之路,運用藝術石材、文化雕塑和藝術燈具等多種材料,對車站進行全新的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