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7月5日消息(記者陳菲、實習生張依茗、朱晨敏)香港回歸祖國的二十年間,內地與香港攜手發展,共享經濟繁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城市的發展,經濟的騰飛都離不開科技。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吳恩柏教授認為,香港對“創新創業”的重視與內地的“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政策相呼應,香港與內地發揮各自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粵港澳大灣區將有能力超越東京灣區,超越舊金山灣區。
吳恩柏教授接受央廣記者陳菲采訪
全力支持“創新創業”,孕育企業家的搖籃
香港科技大學被稱為是企業家的搖籃,建校二十六年來,培養了“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民建聯主席李慧瓊等杰出人才。吳恩柏教授說:“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為科大)至少在香港的幾個高校中,“創新創業”這方面走得最快,比如‘大疆創新’目前市值大概是150億美金。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中型、小型公司都是由科大的校友們,或是校友們加上老師們一起創建的,大部分是這些校友還在學校當學生的時候就開始了。”
吳恩柏教授介紹了科大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幾點做法:學校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來培養學生,有一系列的輔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一系列的演講訓練活動,學生可以接受培訓;一片專門開辟出來的空間,學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基本上跟創業有關;科大還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創業比賽,例如“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還會邀請校友和一些風險投資人來傳授經驗,解答疑難,對學生創業給予扶持與幫助。
開拓國際視野,創造國際環境,培養創新思維
吳恩柏教授告訴記者,按照香港的有關規定,科大招收本科生80%必須是本地學生,20%可以收香港以外的學生。科大于是把10%的名額給了內地學生,10%給了內地以外的國際學生。“而研究生沒有這種限制,科大大概60%的研究生來自內地。這是希望與內地有很好的聯系。”
吳恩柏教授希望校園中能創造有一個非常開放的、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的環境,吸引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進來,形成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學生習慣于這種環境,畢業之后就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工作。”
對于現在社會中一些年輕人的迷惘情緒,吳恩柏教授寄語:“我希望每一個年輕朋友,不管你在哪個學校、哪個專業,不管你的出身背景是什么,不管你是男是女,把‘創新創業’放在日常生活里面去不斷地思考,不斷地體驗,相信你會改變這個社會,也會改變自己的未來。”
香港與內地各取所長“創新創業”
吳恩柏教授告訴記者,科大的一個重要使命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為踐行使命,科大不斷培育優秀的學生進入社會。珠江三角洲與香港密切相連,于是科大來到廣東扎根,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建立研究院。
吳恩柏教授認為,香港對“創新創業”的重視與內地的“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政策相呼應。“香港有國際化的優勢、很好的金融體系、優良的交通體系,非常好的城市規劃和治理體系。若把新的智能化加入香港,香港有機會可以引領風騷做出一番貢獻。”他說,香港有香港的優勢,珠三角有珠三角的優勢,例如廣州是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有優良的教育資源;深圳的創新發展速度引領全國,東莞具有傳統制造業優勢,轉型升級和創新的需求很強……吳恩柏教授希望通過整個大灣區的完整規劃,讓香港或者是港澳可以更緊密的跟內地的珠三角的城市錯位發展,然后各取所長。“在 ‘一帶一路’建設中,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超越東京灣區,超越舊金山灣區。”
打造的開放式“國際智能制造平臺”
據介紹,霍英東研究院的一個研究重點是“國際智能制造”。吳恩柏教授說:“我們希望對我們所在的社會做出貢獻,但只憑香港科技大學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打造“國際智能制造平臺”時引進了一個開放式平臺的理念。”而開放式的平臺就是吸引科大及香港的八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內地尤其是廣州的高校,臺灣及國際上的人才進駐到“國際智能制造平臺”。
2017年5月19日,國際智能制造平臺(ISMP)啟動儀式
吳恩柏教授介紹,霍英東研究院進行國際智能制造研究時,政府提供項目支撐,科大搭建開放式平臺,創新人才與企業合作創業。今年5月19日,研究院打造的開放式“國際智能制造平臺”在廣州南沙啟動,吸收了英國、香港、臺灣等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