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智慧法院建設推動審判現代化,圖為廣州中院正在直播庭審案件
央廣網廣州7月4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鄭澍 通訊員周冠宇 甘尚釗)廣州中院昨日公布,2016年廣州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70346件、辦結293564件,法官人均結案275件,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22.75%、22.56%和69.23%,均創歷史新高。為破解“案多人少”等制約法院科學發展難題,廣州中院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依托廣州法院云計算平臺,開發啟用智慧庭審系統、智審裁判系統、“三通一平”訴訟服務體系、司法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初步建成以法官需求、群眾需求、決策需求為導向的具有廣州特色的智慧法院。
今年5月11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的全國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廣州中院作為唯一中級法院代表介紹智慧法院建設經驗,得到最高法院周強院長肯定。廣州智慧法院建設經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編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全文收錄,并在中國法院信息化研討會上向全國推廣。
其中,在輔助審理方面,廣州智慧法院建設以“智審”為改進方向,圍繞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建成業務網上辦理、流程全面覆蓋、數據互通共享、系統輔助裁判的智能辦案體系。
如在解決法官“移動辦案”難的需求,廣州中院針對實際業務需求,推出了“法官通”手機APP,實現法官“隨時”、“隨地”移動辦案辦公需求。法官通過該APP可遠程管理案件、在線合議、語音撰寫文書、視音頻執法取證、閱辦公文、安排工作日程。同時APP還提供在線閱卷、在線合議功能,突破以往時空限制,令合議庭成員可通過手機調閱電子卷宗實現同時閱卷,解決了傳統辦案模式下“經辦人保管卷宗,合議庭成員合議前難以閱卷”問題;而遠程移動合議則解決了“一旦合議庭有成員出差,便不能進行合議”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智能語音轉寫系統生成合議筆錄,極大提高合議效率。
同時,廣州智慧法院中的智審系統還可輔助法官辦案,充分論證裁判理由。據介紹,廣州中院成立類案識別重大項目攻關小組,按照“建立模型、特征學習、有效應用”思路,以醉酒駕駛、勞動爭議等法律關系相對簡單、裁量尺度相對固定、規模效應明顯的案件為突破口,探索基于司法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輔助裁判技術,實現類案識別與推送。并在全國法院系統中率先建立廣州法院“律例注疏”法律知識庫,設置爭議焦點索引,法官審理案件、撰寫裁判文書時,系統自動識別爭議焦點并向法官推送相關法律法規、同類案件和說理段落。
此外,廣州智慧法院系統還可針對案件進行數據交叉比對,智能校驗裁判結果。如針對法官在辦案中“只知個案、不知全局”造成的裁判尺度不統一問題,建立基于歷史案件的裁判預警系統,抽取立案信息、核心證據、認定事實、判決主文等要素,構建同類案件裁判趨勢圖,校驗裁判尺度。另外廣州智慧法院建設還對電子卷宗進行深度應用,準確識別審理對象。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廣州法院訴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在中國社會科學院2016年公布的司法透明度指數中,廣州中院在全國81家被測評法院中排名首位,實現連續三年排名上升,訴訟服務中心窗口日均處理事務量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