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今年前5月,從廣州口岸進口的服裝,共檢出問題品33批、6423件。6月7日,記者從廣州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已對檢出的問題服裝中的部分服裝,進行了銷毀處理。
據介紹,廣州檢驗檢疫局今年前5月共檢出進口不合格服裝33批、6423件(套),主要問題是中文標簽、色牢度不符合標準要求等。其中,有3批問題進口服裝存在PH值不達標情問,被銷毀處理,另一批整改不合格被退運,剩余整改合格,允許上市。
“服裝PH值不達標的問題仍然值得注意。”據專家介紹,紡織用品在染色和整理過程中需要使用各種染料和整理劑,紡織用品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酸、堿性,這種酸、堿程度通常用PH值表示。“人體皮膚一般情況下PH值在5.5~7.0之間,屬于弱酸性,紡織品PH值超標,會破壞人體皮膚表面的弱酸性環境,引起瘙癢,并使皮膚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甚至引發皮炎等癥狀。根據我國相關規定,在國內銷售的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的PH值為4.0~8.5,如果相關紡織產品的PH值不在這個范圍內,則達不到標準要求,不允許銷售和使用。”
記者獲悉,廣州口岸作為全省最主要的服裝進口口岸,進口量為全省(深圳除外)第一。近年來,從廣州轄區進口服裝質量相對較為穩定,2016年該轄區全年檢出不合格進口服裝45批,與2015年持平,不合格率較低。
廣州檢驗檢疫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服裝類產品時,需對商品進行嚴格篩選,可以向商家詢問商品的質量檢測報告等,盡可能保證所購買的服裝產品有質量保障。
如在穿著新購買的服裝類產品時出現皮膚瘙癢、起疹等過敏癥狀,應立即更換,并根據自身需求向服裝銷售平臺或消費者權益協會進行反饋,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