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姐幫助殘疾人做物理康復治療。
護工幫助殘疾人做物理康復治療。
大洋網訊 33個殘疾人、16位老師、一間廢棄的小學校區。2016年下半年,為了做公益,退休老人林青投入數百萬元將這個位于花都炭步鎮的小學校園改造成了殘疾人服務中心,為了籌款,她甚至不惜瞞著家人將房子抵押借款。兩周前,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工作的陳本敬將弟弟送到該中心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和朋友決心利用社會資源、帶著學生將該中心的農場進行改造升級,以供殘疾人日常所需。
中午11時,30多個“孩子”聚集到二樓一間大“課室”里,在幾位工作人員幫助下,他們聚在一起吃飯。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經30多歲,年紀最小的則10歲不到,一位12歲的病童因為多種疾病甚至還躺在搖籃車中。
“吃飯啦!”工作人員盛好飯后,還要喂那些只能張口吃飯卻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們”,他們吃飯并不老實,甚至還時不時叫出聲來。他們中絕大部分患有智障、腦癱、孤獨癥、多重障礙等疾病,還有些人甚至只能坐在床上,即使醫生按住他,他仍會輕輕抖動。
雖然“孩子們”的行為各異,但工作人員依然耐心地進行安撫,并未因此嫌棄。
這里是百利殘疾人服務中心,位于花都炭步鎮瓦步村,在改造前這里曾是一間廢棄的小學校園。去年下半年殘疾人服務中心開始營業后,這里成為33個殘疾人的家。
服務中心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多平方米,若全部建成可同時容納200多名殘疾人的托養、康復、訓練和生活。與其他園區不一樣的是,這里還有一個農療基地——在樓前,有一塊約10畝的“大田”。
退休老人再“創業”
辦殘疾人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是林青。今年62歲的她曾是一名國企員工,退休之后的一次聚會中,熱心公益的她聽朋友提到殘疾人服務機構缺乏,她將手頭的資金投入該領域中,和朋友一起在花都炭步鎮瓦步村建立了百利殘疾人服務中心。
“我自己前后一共投了約300萬元現金,但是后來資金還是缺乏,我就把在佛山黃岐的房子抵押借了幾十萬元。”林青說,她并沒有將抵押房子的事情告訴老伴。“我堅信能夠把這個事業做好。我們只希望能夠維持收支平衡……”
然而,事情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順利,光消防方面的改造就花費了上百萬元。如今各方面總共投入的錢已達約600萬元,每月還入不敷出。
前赴后繼
48歲殘疾院長拋下女兒來幫忙
一個多月前,48歲的安姐從番禺來到了這里,“拋家棄子”——她9歲的女兒還在念小學,一個月她只能回家一趟。
“我被青姐這樣的精神感動了,她不計回報地辦慈善機構。”安姐出生幾個月時就被燒傷,臉部留下了殘疾,眼睛還嚴重受傷變成了高度近視。在此之前,她是番禺區歷奇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負責人,“我每個月只能回一趟家,女兒曾經抱怨過為什么這么少回去,我說要照顧好這些哥哥姐姐。”安姐說。現在整個中心僅有16個人,因為人手不足,安姐既是唯一的執業醫生,又充當了護理,甚至還要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吃飯。
入不敷出
剛運營半年就難以為繼
“來了之后我才發現,原來這里的問題這么多。”安姐對記者說,“錢花了,但很多設施都沒有做到位;而且現在連資金都難以為繼……”安姐指著一樓的衛生間舉例說道,“門這邊雖然做了無障礙設施,但旁邊還是有個臺階,如果人摔倒了怎么辦?康復室的窗也沒有做進一步的加固措施,其實他們力氣很大,可能會無意間破壞……”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如今,整體投入已經超過600萬元,但直到現在仍然入不敷出。“現在每月的收入約有10萬元,但每月的固定支出有十五六萬元,包括場租、工人工資、水電費、飯堂伙食等。”安姐介紹,由于經費不足,如今主樓也只使用了一樓二樓,三樓和四樓均未啟用。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層還沒有拿一分錢工資。
節省成本
“農療基地”有望
升級為自給菜園
兩周前,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工作的陳本敬將身患殘疾的弟弟送到百利,很快他便發現了這一困境。陳本敬說,經過一番考察,他將此事納入該校結對幫扶活動中,在暑假要動員100名學生來對該中心進行農林園區建設、校園美化、心理輔導、愛心募捐等。昨日,第一批4名學生已經到該中心進行首次走訪。
“我們建議看能否將現有的托養服務遷移到主樓后的副樓,將主樓空出來,專門招收從特殊學校教育后返家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后續教育,以此來補貼托養服務。”陳本敬表示,目前這一建議已經獲得該中心認可。另外,陳本敬還打起了農療基地的主意,希望把農療基地進行升級,變成該中心的菜園,一方面能對殘疾人進行療養,變成一門鍛煉課程。
于是,陳本敬將該情況告知了身為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環境藝術系教師的王江銳,王江銳上周五帶著學生對這個約10畝的菜園進行了整體規劃。陳本敬和王江銳還希望能找到更多公益企業,一起推動該中心發展。愛心人士若有興趣,可撥打13923195667(青姐)進行聯系。
(廣報記者秦松、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