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箕地鐵站,市民打開共享雨傘。
烈士陵園地鐵口附近投放的e傘掛在路邊護欄上。
大洋網訊 在廣州越秀區、天河區的部分繁華地段,細心的市民發現,路邊護欄上忽然出現了一款名為“e傘”的共享雨傘,與此前的共享雨傘不同,這些雨傘隨借隨還,甚至還能帶回家。據其創始人介紹,6月1日凌晨,共享e傘第一批共5000把雨傘已進入廣州,未來將按照10:1的比例配置廣州市場,廣州街頭可能出現約200萬把共享雨傘。
便利隨借隨還還能帶回家
“我們帶了5000把雨傘過來,以地鐵公園前站為中心,向廣州東站和廣州火車站兩個方向投放。”共享e傘創始人趙書平說。前天晚上10時,他們帶著5000把雨傘來到廣州,昨天凌晨0時30分,第一批雨傘開始在公園前地鐵站附近投放。
“天氣預報說廣州將會有雨,所以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廣州,方便市民使用。”趙書平稱。
在雨傘的放置方面,趙書平表示兼顧市民的用傘需求,然后“像蜘蛛網一樣往周邊放置”,“雨傘一般放在地鐵口的護欄上,或者就放在馬路邊的護欄上,方便市民取傘”。
與此前的共享雨傘要在傘架借還傘不一樣,這批共享雨傘采用的是隨借隨還,甚至還能帶回家。
“借傘操作起來非常簡便,發現雨傘后,只需在手機APP上輸入雨傘編號就能獲取雨傘密碼鎖上的密碼,旋轉到相應的密碼后就能開鎖借傘;還傘時只需將密碼打亂并在手機上確認即可完成。每半小時僅需5毛。”趙書平介紹稱,這批雨傘隨借隨還,并不需要像其他共享雨傘一樣在固定的地方還傘。
“每把傘都配置了固定的機械鎖,密碼也是固定的,只要記住密碼,完成‘還傘’流程后就可以再用,而且還是免費的。不過,如果將傘拿到外面之后,其他人也可以開鎖拿走,重新開一把傘就需要收費了。”趙書平稱。
體驗押金19元最少充值9元
趙書平介紹,此次投放的共享e傘分布在越秀區和天河區部分繁華路段,包括中山路、黃埔大道、廣州大道沿線、珠江新城的婦兒中心、高德置地等地,共有數百個點,每個點的投放量為20把左右。未來他們將在一年之內按照人口10:1的比例,在廣州投放約200萬把雨傘。
昨日上午,記者沿著他介紹的路線進行巡視,然而,在婦兒中心附近、暨南大學附近等好幾個點,都沒有發現共享e傘的影子。多番巡視后記者才發現,在體育西路與黃埔大道相交處附近的環衛工工具房邊有8把e傘;另外在相隔此處約百米的黃埔大道北側護欄上也有十余把傘;在中山路上的傘則相對較多。
對此,趙書平表示,可能是投放之后已經被市民帶走,“截至昨天上午10時左右,廣州地區新增的用戶為六七百人,有市民看到后感興趣,可能已經拿回去了”。
找到e傘后,記者下載了e傘客戶端,并按照要求進行了實名認證,繳納了押金19元(可隨時退回)并充值了9元(最小充值金額),掃碼后,e傘客戶端會要求客戶輸入雨傘編號,記者輸入編號后,彈出一個4位數的密碼,根據這個密碼,調整傘柄上的圓形密碼鎖后,即可按住白色按鈕直接開鎖。還傘時,客戶端會提示將密碼打亂,手機點擊確認后結束計費。
追問1
0.5元就能一直用傘?
如果記住密碼,就能免費用傘?記者體驗時發現,第一次使用并記住密碼后,再次滾動密碼盤輸入密碼,確實能解鎖。由于是機械鎖并沒有網絡與系統連接,所以系統并不知道該傘是否在被使用,也就是說處于“免費”的狀態。由于手機上已完成還傘流程,而押金可隨時退回,也就是說只要妥善保管好雨傘,只花0.5元就能拿到一把“免費”雨傘。那么,這個項目能賺錢嗎?
“押金需19元,加上初始充值的最低額9元,每個用戶可以給我們28元的儲備金,這些錢可以為我們提供良好的擔保,我們可以用后續的收益來與生產商采用月結的方式計費。”趙書平說。如今,趙書平的團隊已經投入了初始資金1000萬元,目前回來的錢已足夠他們擴張,“即使不動用用戶的押金,我們也能良好運營。”他說。
而且,趙書平表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很強,其實測試結果顯示,經常有人會遺忘密碼,需要再次掃碼借傘。
對于這種記密碼重復使用的做法,市民梁先生表示,共享雨傘主要是用來應急的,傘較大且沉,平時攜帶并不方便,自己會選擇應急完就還傘。市民張女士表示,共享雨傘本來是方便市民應急使用的,如果都被據為己有,反而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追問2
沒定位找傘很困難?
由于e傘采用的是機械鎖,無法定位,無法在手機地圖上找到附近的雨傘,會存在“找傘難”的問題。“現在我們投放在廣州的是第一代e傘,還處于試驗階段,主要是想看看廣州的接受度如何。未來我們將給雨傘附加更多功能,如定位功能、太陽能發電功能、手機充電功能、收音機功能等。”趙方平稱,目前他們已經針對傘面太陽能發電等申請了專利,不過傘的成本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