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5月3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關悅 王樂) 去年5月23日,廣州海關隸屬白云機場海關與廣州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三互”大通關合作備忘錄》后,受到機場口岸通關企業普遍歡迎的新變化。據介紹,空港關檢“三互”合作機制實施一年以來,關檢雙方進一步完善固化了會商工作機制,除了信息互換、查驗結果互認等方面,還建立了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良好協作機制,在防控埃博拉、寨卡等疫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州空港的“三互”是廣州海關深入推進“三互”大通關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廣州關區轄區范圍內已有15個隸屬海關(辦事處)與當地檢驗檢疫部門簽署了落實‘三互’合作的備忘錄或實施方案。”廣州海關監管通關處副處長周昭龍說。
據周昭龍介紹,2015年4月3日,廣州海關、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了《廣州海關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關于“三互”大通關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關檢雙方以建立“三互”清單為基礎,以“四互換、四互認、五互助”為主要內容,在企業管理資信、進出口貨物申報、查驗、放行等四方面實現信息共享、互換;開展互認商品化驗/檢驗結果、互認商品外觀監管結果、互認商品技術性監管結果、互認關檢跨區域監管結果等四項監管互認措施;在物流監控管理、商品鑒定和歸類、原產地認定、固體廢物屬性鑒定及夾雜物超標認定、價格認定等五方面開展執法互助。同時,關檢雙方還建立了合作會商、數據交換和業務協調等長效機制,通過固化合作成果,共同提升通關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口岸安全聯合防控能力。
截至今年4月,三互合作備忘錄簽訂以來廣州海關共處理“一次申報”報關單487.48萬份,“一次查驗”報關單10.72萬份,“一次放行”37.88萬批次貨物。
在新型模式下,關檢雙方通過整合優化管理資源,加強執法合作,避免了重復監管,全面實現了口岸監管的“減法”,提升了口岸通關效能和效率,企業可以享受到更加高質、便捷的通關服務,實現異地報關報檢,避免來往奔波辦理通關手續、重復吊柜、卸柜等麻煩,進一步壓縮了通關時間,降低了經營成本。
“我們企業以前辦理通關時,需要先在檢驗檢疫報檢通過后,再辦理海關報關及后續通關手續”,廣州市花都區口岸報關服務公司企業負責人區立誠說,“現在好了,我們可以采用統一版的‘一次申報’系統辦理報關報檢手續,一次性發送電子申報數據,同時開展報關報檢,減少了人力和時間成本,降低了報關費用,而且海關和檢驗檢疫局進行聯合查驗,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通關效率”。
據介紹,廣州海關還不斷拓展“三互”合作范圍,加強與相關口岸查驗部門的溝通,拓展“三互”的廣度。如加強與海事部門溝通,在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油料、人員等申報信息、物流監控信息、船舶備案信息、查驗信息、放行信息、企業資信信息、船舶船員違法記錄等方面開展互換共享,共同推進“一站式作業”,對同一運輸工具需要進行檢查時,實施聯合登臨檢查。得益于海關、海事、檢驗檢疫、邊防等部門的“三互”合作,廣州南沙郵輪母港國際郵輪業務自2016年1月正式啟動以來,抵離港時間已接近香港水平,原來需要4次的檢查只需實施1次聯合檢查,南沙港的旅客規模躍居全國第3,成為全國增速最快的郵輪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