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機在夏園站成功破墻而出
據南方網報道,繼上周首批列車在大連正式交付廣州地鐵后,十三號線首期又迎來另一重大節點工程:5月23日下午,十三號線首期【夏園—南崗】區間左線盾構機經過499天的掘進后,在夏園站成功破墻而出。至此,該線路全線隧道貫通。
十三號線首期起始于魚珠站,呈東西走向,沿海員路、黃埔東路、舊107國道、新塘大道西延線、新107國道敷設,至新沙公路象頸嶺站,線路主要經過黃埔區、增城區。線路全長27.03公里,設魚珠、豐樂路、文園、廟頭、夏園、南崗、溫涌路、東洲、新塘、官湖、象頸嶺等11座地下站(均為暫定名)。其中4座為換乘站,分別為魚珠站與五號線換乘,豐樂路站與七號線換乘,夏園站與五號線換乘,新塘站與十六號線、穗莞深城際線換乘。
地鐵集團介紹,十三號線首期工程建設前后歷時7年。其中試驗段2012年9月開工,2015年10月土建完工,其余工點2012年底招標,2013年陸續進場開工。受場地移交及管線遷改影響,夏園站直至2013年才進場,但2015年11月才得以全面開工。
【夏園—南崗】區間是十三號線首期最后一個貫通的區間,也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區間之一,成為了制約全線貫通的“咽喉”工程。該區間隧道全長約4936米,地層分布主要為上軟下硬、斷裂帶、小間距、微風化、強風化全斷面,局部巖石是強度高達198兆帕的石英巖。除了盾構隧道以外,該區間還有492米礦山法爆破及盾構空推段。
地鐵集團同時通報,截至目前,十三號線首期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6%,全線11座車站全部主體結構封頂,進行附屬結構施工;全線隧道全部貫通;官湖車輛段累計完成90%,正在進行綜合樓等單體裝修,蓋下結構、軌道及機電、電務等施工。
機電方面,11座車站主體均已移交進行設備安裝;3個鋪軌基地已移交鋪軌,除【夏園—南崗】區間外,其余9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已移交進行軌道、供電等機電系統施工,全線短軌鋪設工程累計完成30%。今年底開通十三號線首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