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熱潮涌動,福建省安全應急產業協會向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授予“福建省低空應急產業示范基地”牌匾,標志著三明低空應急產業從“試驗田”邁向“示范區”,彰顯了其在政策引領、場景創新、產業鏈聚合上的獨特優勢。

活動現場,東南航空無人機智能機庫裝配生產線正式開工,12個低空經濟項目集中簽約,系留照明、M190無人機振翅高飛,一幅“天眼覆蓋、全域聯動”的產業圖景正加速展開。

東南航空無人機智能機庫裝配生產線(吳佳霖 攝)

低空經濟,是指在1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定義為“新的增長引擎”之后,低空經濟迎來蓬勃發展。

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作為三明市區域發展增長極,正依托現有產業優勢,搶抓發展機遇,錨定“低空+大應急”賽道,率先布局低空經濟藍圖。

低空“起飛”,三明“迎風而上”

三明生態新城發展低空經濟產業,既是響應國家戰略的主動作為,也是立足自身稟賦的必然選擇。

發展低空經濟,三明生態新城優勢明顯。三明生態新城位于閩中交通樞紐,距三明沙縣機場僅7公里,擁有福建省中部最優的3000米以下凈空條件,通航飛行時間占全年90%以上。目前擬劃設的16個G類空域飛行條件和氣象條件良好,均滿足空管運行和空防安全的要求,滿足目視飛行條件,可用于執行應急救援以及城市管理、森林、河道、道路等巡查作業。

去年6月,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福建省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在沙縣機場正式授牌,并在三明市開展無人機空地一體體系建設項目試點,為低空應急產業提供了天然的試驗場。

同月,海西生態工貿區管委會聯合當地發改、機場、電信等多部門,組團赴南京參加中國電信低空經濟合作發展大會,主動對接行業頭部資源,為園區發展低空經濟繪制路線圖。

福建省低空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授牌(吳佳霖 攝)

為精準把握產業發展脈搏,去年11月至12月,海西生態工貿區管委會組織多批次專項考察組,先后赴深圳、珠海、廣州、蘇州等地,走訪低空經濟領域行業協會及重點企業,圍繞產業生態構建、應用場景開發、政策創新機制等核心議題開展系統調研。通過現場考察、數據比對、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組全面梳理先進地區發展經驗,形成具有戰略價值的考察報告,確定了低空應急產業的發展方向,為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政策保障,賦能產業騰飛

在低空經濟這片新藍海,生態工貿區亮出“政策+服務+金融”組合拳。

2024年10月,生態工貿區管委會印發《三明生態新城關于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這是三明市首個專門面向低空經濟產業的支持政策,從支持企業落戶、融資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場景應用到產業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等多個方面,為低空應急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此外,當地發揮京閩科技合作渠道優勢,積極對接中關村優質創新資源,與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合作編制《三明生態新城低空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以“設施建設、場景驅動、產業集聚、科技引領”為抓手,聚焦低空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領域,加快構建“1+5+5”低空經濟產業體系。

在強化政策支撐的同時,生態工貿區同步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助力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管委會與中關村資本、中關村信息谷聯合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1億元;與中關村科技租賃共同設立三明低空經濟融資租賃中心;與興業銀行合作,為企業提供授信額度,解決低空經濟企業融資難題。

東南航空無人機展示(吳佳霖 攝)

為確保產業推進效率,管委會組建低空應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下設綜合協調組、政策研究組、項目招商組、基礎設施組、場景應用組等多個小組,各小組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1月17日,工作專班在走訪福建東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過程中了解到,企業準備引進高新設備和技術,新建1條系留照明無人機及智能機庫裝配生產線,但目前廠房的地坪條件還不能滿足生產線建設,解決這一難題迫在眉睫。針對企業需求,工作專班第一時間協調廠房建設有關單位立即推動廠房地坪改造工程,通過集中力量攻堅、全程跟蹤督辦,提前完成地坪改造工作,切實滿足了企業生產線建設需求。

在空間載體建設上,管委會堅持“工業上樓”理念,打造三明中關村智慧產業園,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平臺。產業園規劃用地約800畝,首動區約55畝,主要建設4幢多層廠房、2幢宿舍;二期約46畝即將動工建設。可根據企業需求個性化設計,讓企業實現“輕資產入駐、拎包式生產”,吸引越來越多低空經濟企業搶灘登陸。

場景拓展,產業發展走深走實

政策的紅利正在逐步釋放,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園區已落地福建東南航空、福建海絲數字、三明索富泵業等多家低空經濟關聯企業;聯動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引進浙江白領氏、福建和翔福寧等通航企業入駐三明沙縣機場,執行省級應急救援駐防任務。

3月18日,福建東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指揮控制中心內,“00后”無人機飛手羅春燕正遠程遙控無人機巡飛。隨著她在電腦上遠程操作,位于寧化縣的一個機庫緩慢開啟,匣內飛機自動完成加裝電池動作,槳葉開始迅速旋轉,無人機平穩精確地按照規劃航線開始自主巡檢,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同步出現航線的圖像視頻。

東南航空作為園區低空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專注于工業級無人機全自動化飛行系統軟硬件設備的研發、智造、銷售與服務,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無人機產業生態。在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及三明市市委、市政府指導下,三明市開展無人機空地一體化體系建設,實現全域“天眼”覆蓋,打造全時段應急救援“5分鐘時效圈”。

“我們在沙縣寧化兩地進行智能機場網格化部署試點工作。每臺機場可覆蓋約100平方公里范圍,已在寧化縣部署20套、沙縣區部署16套,覆蓋沙縣區12個鄉鎮,達全縣80%的面積,覆蓋寧化縣16個鄉鎮,達全縣85%面積。可應用于應急、公安、林業、水利、交通和自然資源等多個領域。”東南航空總工程師楊道水介紹。

“小”機場發揮大作用。去年2月,寧化縣石壁鎮G72高速附近發生山火,智能機場接到通知立即響應起飛,配合相關部門對山火火勢進行監控,并把無人機監控的實時畫面回傳至指揮部及省、市應急指揮中心,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進行指揮調度。

去年6月,三明多地迎來持續降雨,出現不同程度災情,無人機成為了連接汛期和指揮中心的重要樞紐,配合沙縣、寧化等地防汛及日常巡查270余次,對汛期危險橋梁、河道、水庫洪澇檢測,泥石流災害救援等,有效支持了救災減災工作。此外,機上攜帶的喊話器還引導人員疏散,多次勸阻了汛期前往河道的釣魚愛好者。

3月21日,東南航空無人機智能機庫裝配生產線正式開工,這是福建省首條系留照明無人機及智能機庫智能化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可年產系留照明無人機及配套智能機庫600臺(套),預計年產值3億元,將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據介紹,當前,園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布局愈發完善,已初步達成低空飛行器檢驗檢測中心落地意向,并逐步開放全市應急處置、醫療救護、消防救援、線路巡檢、農林植保等應用場景,實現從“個體”到“群體”再到“城市立體”的全方位躍升。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搶抓戰略機遇,聚焦低空經濟領域,拓展應用場景、加大招商力度、壯大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低空應急產業發展先行區、集聚區、示范區。”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政策賦能到場景創新,從項目集聚到鏈條延伸,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正以“低空經濟”為翼,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展翅翱翔,為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藍天力量”。(丁楚玉 朱晨露)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