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的辦公室鄰近十字路口,采訪時能清晰聽到車輛開過的聲音。這位上海京劇院演員也站在傳統舞臺與當代傳播的十字路口。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剛在愛奇藝收官,“我們正復盤網友反饋、制作費用、項目等級”。新一季“余脈相傳”演出、電影《捉放曹》后期制作、京劇進校園,又在等待王珮瑜,一如路口永不停息的車流。
這些年,王珮瑜在全國各地推出京劇清音會、瑜樂京劇課。經歷數百場舞臺演練,她卻說,初錄《瑜你臺上見》需要適應,“登臺唱戲千錘百煉,早有了慣性,閉眼也不會走樣;錄制脫口秀,我是青澀的,最大收獲是學會控制自己情緒。”
12集《瑜你臺上見》在3月錄制。上午11時,王珮瑜到片場,邊化妝邊吃飯,下午2時一直錄到晚上8時,“每天錄3集,每集成片30分鐘,實際需要錄一個半小時,講稿近七八千字”。第一集就是重錄的,燈光不對,電線絆人,現場細節偏差讓王珮瑜腦子短路,“超過五個小時,前言不搭后語,越急越亂。衣服、鞋子、溫度都不對勁,只能不斷調試自己。”
舞臺前方放著提詞器,幫王珮瑜確認提及的歷史年份、地名、人名、數字等信息點,但她不能依賴提詞器,“眼神會穿幫,我必須保持自然狀態。”滔滔不絕時偶爾出現思維盲區,她寧可停下來,現場問導演,“他們也會直截了當提醒我轉話題,這些花絮不會剪,就放在正片里,觀眾看得有趣。”瑜音社吉祥物戲多多負責串場、遞道具,“我們將戲多多打造成‘京劇小白’人設,它的漫畫將在暑期上線。”
《瑜你臺上見》幕后,大量翻閱資料、請教專家,必不可少,王珮瑜要求“不僅內容有意思,十年后回頭看依然覺得挺新奇、有價值”。12集脫口秀從京劇誕生講到市場競爭,從家國情懷的經典老戲聊到愛情戲碼,從時下正熱的飯圈文化、C位之爭到京劇美妝直播,應有盡有。“我不做教育者的姿態,不說這樣對、那樣錯。我給出選擇,讓觀眾了解后,自己去評判。京劇今天仍有生命力,因為它經得起時間推敲。”
王珮瑜愿意剖析自己給觀眾看,小到曾經是130斤的胖子,大到離開上海京劇院、在外搭班的失敗。重回上京,她對著一碗咖喱飯嚎啕大哭,“年少輕狂、高估自己、低估江湖,可我不后悔,這是人生必經的失敗。”
即便今天,王珮瑜成為各大節目座上賓,她仍需要闖關,爭取更多空間,“京劇想在綜合性演出、晚會中占據一席之地,常被要求做出妥協。唱歌還是唱戲?一分半以內的京劇怎么唱?這么短能被人記住嗎?為京劇爭取更多亮相的機會,我可以妥協,可以唱《三家店》‘將身兒’,可以唱《秦瓊賣馬》‘站立店中用目灑’。即便這么短的時間,京劇的美好也會被看到。”
疫情之下,王珮瑜堅持錄節目,推進針對中小學的微京劇創作,“疫情讓我們近年被推著走的腳步緩下來,重新思考巡演、商業合作、IP授權。這段時間,我們以成語為靈感寫了微京劇劇本,6月初啟動第一輪錄制。”昨天起,瑜音社為上海閔行區德閎學校打造的“中國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之京劇小講堂正式開課。記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