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文學都具有故鄉意義 沒有"故鄉"的作家沒有出路
2016-03-29 14: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優秀的文學都具有故鄉意義(文藝觀察)
說一個作家沒有故鄉,不是他真的沒有故鄉,而是他還沒有“發現”故鄉,沒有“找到”故鄉
縱觀文學史,故鄉與作家的關系,隱秘而關鍵。故鄉,給每一位作家造就的特殊的感覺,特殊的眼光,那種童年時期的人生體驗,是他們文學成長的酵母,是他們持續創作的永恒的營養源。有人說,文學的故鄉是每個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發祥地,對它的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感悟,關系到作家藝術生命的長短高低。這話是極對的。
但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高科技的迅猛推進、網絡文學的興起,“故鄉”這個詞,似乎很遙遠,而且多余了。消費主義時代,文學藝術的創作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創作似乎成了制作,文學似乎與作家沒有了生命聯系,一些新銳作家很驕傲地宣稱自己就是一個碼字匠。這是一批沒有“故鄉”的作家。
有的作家,他們覺得一寫鄉村,似乎就獲得了一種天然的道德優越感。經常看到一些作家自負地談到自己的創作,說自己多么熟悉鄉村,多少次去體驗生活,或者還在某村鎮掛職半年,云云。對這種自信,說實話,我很反感,創作不是因為掛職了多長時間、體驗了多少次生活而必然有所改進。關鍵是如何去“體驗”,如何去“掛職”。
相反,另一類作家則宣稱自己沒有故鄉,對鄉村沒有好感,或者人在西部,生在長在這片土地上,卻對“西部”二字很是抵觸,似乎說他是“西部作家”就辱沒了他。
作為作家,并不因為寫的是鄉村或是城市,就比別的作家高或是低。但文學寫作,一定是有根性的指向。文學,只與創作出的那個文本有關。
魯迅來自紹興那個小地方,他的小說也充滿著那個小地方的氣味,但這并沒有限制他成為一個大作家。他來自紹興,卻早已超越地域局限,而成為人類的、世界的。沒有別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說鉆探人性,達到了偉大的程度。
真正的作家都是有根的,不是水上浮萍。至于鄉村、城市的區分,當不得真的,用佛家話說,是方便法門,不可以刻舟求劍地去理解。但是,沒有故鄉的作家肯定寫不出真正優秀的作品,他們是無根的。當然,說一個作家沒有故鄉,不是他真的沒有故鄉,而是他還沒有“發現”故鄉,沒有“找到”故鄉。作家劉亮程曾說,“文學寫作,就是一場從家鄉出發,最終抵達故鄉的漫長旅程”。如果一位作家諱言故鄉,不愿意在作品中呈現故鄉,或羞于提及故鄉,那是作家不成熟的表現。
福克納那個郵票一樣大的故鄉,成為他真正的文學之根。我們“西部”在一些人的眼里,似乎是落后、愚昧的象征,但這片土地的文化積淀,養育了多少偉大的作家。現在沒有出現偉大的作家,與這片土地無關,與作家本人有關。
作家可以超越故鄉的地域限制,卻無法脫離故鄉而存在。一個沒有“故鄉”的作家,是沒有出路的。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04日 24 版)
編輯:董雯
關鍵詞:故鄉;文學寫作;文學藝術;西部;創作
作者施云前幾天,在湖北咸寧第二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上,這首小13個字的小詩被評為一等獎,獨攬10萬元大獎。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的一篇科幻小說,僅25個字:“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 9。
2016-01-05 18:00:43
這首只有13個字的短詩,獲得了“咸寧第二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一等獎,獎金10萬元,可謂“一字千金”。…… 咸寧舉辦的首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一等獎是江西籍詩人鄧詩鴻的《咸寧辭典》,共有138行,字數長達2000多字,最終捧回獎金50萬元。
2016-01-04 10:42:00
13字短詩獨攬10萬元大獎 組委會稱不存在暗箱操作,“13字短詩贏得10元萬大獎”一事,近日引發輿論熱議。據大獎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評獎分初評和終評,最終評選出6首獲獎作品,并經過為期一周的公示。評委有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著名詩人葉匡政以及《長江文藝》雜志社常務副社長胡翔三人。
2015-12-31 23:3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