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大劇院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歌劇嘉年華”,以濃郁的“藝術節”氛圍為歌劇節預熱。4月10日至8月4日,“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9”將在為期116天的時間里,以11臺中外歌劇精品劇目、精心策劃的歌劇音樂會和豐富多彩的歌劇主題普及活動,呈現歌劇這顆“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的無盡魅力。作為歌劇藝術傳播的新品牌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歌劇節將集群式展現經典歌劇,成為歌劇藝術展示、推廣、普及、交流的盛會。
2007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正式開幕運營。這些年來,國家大劇院一直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和“藝術改變生活”的核心價值理念,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藝術生產非常活躍、運營效益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為中國觀眾了解國內外優秀藝術文化、接受高雅藝術熏陶提供了便利機會和良好平臺。
1.平臺:打造中外藝術精品薈萃的舞臺
國家大劇院努力打造高雅藝術演出的殿堂,為中外藝術精品的薈萃搭建起廣闊的平臺。通過建立新春演出季、夏季演出季、秋季演出季和建院演出周的“三季一周”演出季運作模式,國家大劇院相繼策劃推出“歌劇節”“中國交響樂之春”“五月音樂節”“漫步經典音樂會”“八月合唱節”“舞蹈節”等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系列主題藝術節和重點品牌活動。除此之外,還有京劇、昆曲、越劇、黃梅戲、川劇、粵劇、豫劇、晉劇、呂劇、紹劇、滬劇、蒲劇、高甲戲等幾十種中華戲曲優秀劇種輪番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11年來,大劇院共進行商業演出9600余場,先后有800多家中外藝術院團、超過30萬人次的中外藝術家登上大劇院的舞臺。
與此同時,國家大劇院努力打造展現國家形象的窗口。例如,在常態化的演出板塊和展演內容之外,大劇院還結合重要會議和歷史節點推出重大主題藝術活動。從用音樂、舞蹈、繪畫等不同藝術形式集中展現絲綢之路歷史、現在和未來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到集結國內9支交響勁旅、演繹共35部中國交響樂經典與新作的“中國交響樂之春”舞臺,這些藝術活動讓大國首都形象和中華文化魅力得到多維度展現。
中國本土藝術百花齊放,國際頂尖藝術名團紛至沓來。柏林愛樂樂團、圣彼得堡愛樂樂團等世界級交響名團以及巴倫博伊姆、郎朗等藝術家輪番出現在系列音樂會上,音樂愛好者不出國門就能欣賞世界各地的演出。國家大劇院老觀眾齊志英感慨道:“話劇、芭蕾、傳統戲曲、經典歌劇和大劇院自制的劇目……眾多藝術精品在這里展現。”
2.創作:以小切口觀照大時代
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在中國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可以說,國家大劇院的誕生,是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成長也是新時代文化繁榮的縮影。
十一年來,國家大劇院已經推出了涵蓋歌劇、話劇、舞劇、京劇等藝術形式的87部自制劇目,其中原創劇目28部,“國家大劇院制作”已經成為世界藝術領域的金字招牌。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感慨道:“這太不可思議了,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些歷史悠久的百年劇院,如今每年也只能創作出三四部左右的新劇。”
一手抓中國原創,一手抓世界經典,大劇院致力推出展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例如《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運河謠》《西施》《日出》《駱駝祥子》《王府井》等作品,從不同側面或觀照現實、歌頌奉獻,或講述歷史、傳唱大愛,或探討尊嚴、展現北京精神底蘊。家喻戶曉的《洪湖赤衛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弘揚民族團結的《冰山上的來客》《金沙江畔》,以及展現崢嶸歲月的《方志敏》《長征》,大劇院推出的“紅色經典六部曲”在探索題材豐富性和風格多元化的同時,用中國本土作品展示民族風采、傳唱時代精神、抒發大愛情懷,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經典的傳承提供舞臺。
2018年,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推出了以改革開放重點工程“青藏鐵路”為創作背景的現實題材舞劇《天路》。這部反映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筑路的現實題材舞劇首度與觀眾見面,就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好評。舞劇《天路》用舞蹈特有的藝術形式,展現這條富裕之路的來之不易,凸顯民族團結、軍民一心的精神內涵,向黨和國家獻禮。2019年5月,舞劇《天路》將赴上海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這些優秀劇目的精彩呈現離不開主創人員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他們將視角定格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典型人物,經過反復推敲打磨出優質劇本,根據親身體驗打造出精美舞臺,從小切口中反觀大時代,彰顯了劇作穿越時空的現實意義。歌劇《長征》從啟動策劃到最終首演共歷時4年,臺前幕后動員人力450人,創大劇院歷史之最;歌劇《方志敏》一立項,主創團隊便深入江西,重走英雄戰斗、被捕、犧牲路線,將“紅色基因”融入作品血脈;歌劇《冰山上的來客》的作曲家雷蕾三次登上帕米爾高原,翻山越嶺,在塔吉克人民中間浸染最淳樸地道的民族音樂;歌劇《金沙江畔》舞美設計丁丁從海量歷史資料以及赴云南采風過程中經歷的歷史遺跡、雪山峽谷中汲取創作靈感,將紅軍艱難跋涉與康藏高原自然環境的“質感”完美呈現……
3.培育:打造親民、為民、惠民的劇院
不為小眾為大眾,國家大劇院大力實施藝術普及“滴灌工程”,努力打造親民、為民、惠民的劇院。十一年來,國家大劇院成功打造了“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走進唱片里的世界”等特色藝術普及教育品牌,普惠大眾;設立推出“公益座”,在重要節慶時間邀請為首都城市建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各界建設者代表觀看演出,以慰問表彰他們對城市建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對此,在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受邀觀看演出的北京青檬志愿者聯盟李明悅表示:“國家大劇院組織‘公益座’的活動讓我第一次走進大劇院,感受大劇院的文化。我覺得這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回報,也是一種激勵,今后我們會更好地秉承雷鋒精神服務社會,回饋社會。”
國家大劇院聚焦青年群體,推出了一系列針對青少年的藝術普及教育品牌:“青少年普及音樂會”“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等用高雅藝術吸引、凝聚、激勵、感召年輕人,為青少年欣賞、學習高雅藝術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為青年學子的藝術之路提供了圓夢的舞臺。同時,國家大劇院還與首都文明辦聯合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市民高雅藝術殿堂文明行”活動,讓更多人能走進藝術殿堂。著名作曲家印青感慨道:“國家大劇院不光是最高藝術平臺,會聚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在這里演出、創作,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普及平臺。”
除了劇院里的藝術普及演出活動,國家大劇院還通過“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和“百場公益演出”走出去等活動,走出劇院,走進社區、醫院、工地、農村、學校,為城鄉居民帶去藝術的問候。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首家制作歌劇電影的藝術機構,國家大劇院讓藝術插上科技的“翅膀”,將高雅藝術帶到千家萬戶,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觀看到國家大劇院舞臺上的世界藝術經典。同時還配合主創見面會、賞析會等活動,讓歌劇電影深入人心。這種類似用放大鏡一樣的清晰視野來欣賞藝術的新形式,能夠讓觀眾領略到數字技術和舞臺藝術融合所帶來的極致體驗。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大劇院將集中推出相關專題演出板塊,創作一系列原創劇目,如話劇《抉擇》《林則徐》等。《長征》《冰山上的來客》等紅色經典歌劇、舞劇《天路》也將復排上演。同時,國家大劇院歌劇節、五月音樂節、舞蹈節、國際戲劇季、昆曲藝術周等品牌類藝術節也將以新面貌、新主題相繼亮相。(本報記者 牛夢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