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改變人生的力量
試想,如果電影中的兩個女兒沒有走入女子摔跤這一項目,她們的人生將會是什么樣?按照母親的猜測,她們可能和大多數印度女孩一樣,“早早地嫁人,相夫教子,從此過著與鍋碗瓢盆相伴的日子”。正是體育,給了她們,甚至給了她們一家人改變命運的機遇。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實際上,體育改變個人命運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頻繁上演著。在很多地方、很多人群中,甚至是改變人生的主流方式。比如在足球王國巴西,很多貧民窟的孩子都知道,足球是他們改變人生的最好機遇。只要踢上職業足球,不僅自己衣食無憂,還能在一夜之間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已成名的巴西球星中,絕大多數都有著一個貧困的童年,“外星人”羅納爾多年少時,家里窮得甚至買不起一個真正的足球,只能把報紙塞進襪子里當球踢。在美國,一些家庭貧困的非裔美國人,也把打籃球視為一種重要的上升途徑。尤其是美國擁有完善的大學體育體系,籃球打得好,完全可以上名校、拿獎學金,再進入職業聯賽,真正走上“人生巔峰”。若不是因為籃球,很多NBA球星可能一輩子也難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當然,體育改變人生,并不僅局限在功利的視角。須知,職業體育的淘汰率相當殘酷,但這并不意味著若成不了頂尖運動員,體育就沒啥用處了。相反,體育對人身體和精神上的改變,是相當深刻的。比如經常長跑的人,往往毅力比較強,就是因為在跑道上堅持已成為一種習慣;有的人喜歡球類運動,往往正是在集體運動中學會了如何與隊友合作,甚至在必要時領導同伴,鍛煉出高情商;還有的人喜歡極限運動,對風險的控制和征服的欲望,正是很多著名企業家共通的性格特點。
在堅持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鍛煉出一副好體格、磨煉出堅強的精氣神,才是受用終身的寶貴財富。(章門仁)
敬業,才是真男神
伴隨著《摔跤吧!爸爸》熱映,一張“可怕”的對比圖在網絡上流傳。照片的主角是主演阿米爾·汗,左側是他的肥胖版,頭發花白,皮膚松弛,碩大的啤酒肚像是十月懷胎;右側的他體型精壯,肌肉健碩,啤酒肚也被腹肌所取代。
從肥胖到精壯,只是《摔跤吧!爸爸》幕后故事的一部分。在電影里,阿米爾·汗飾演的角色時間跨度很大,要從19歲演到55歲。他決定先增肥,一個月內暴增50多斤,成了逼近200斤的胖子。拍完肥胖戲份,他又刻苦健身變回了“魔鬼身材”。他的年齡已經超過了50歲,還如此折騰。
其實在影視圈,改變體型是化妝、道具、特效部門的強項。變胖可以化妝、用硅膠道具,就像劉德華主演的《瘦身男女》;同樣的,道具、特效也可以讓演員秒變肌肉男,幾塊腹肌任選。也就是說,阿米爾·汗并不一定非要“為難”自己。對此,他的回應是:“服裝道具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樣不好!
除了阿米爾·汗,電影里扮演女摔跤手吉塔和巴比塔的演員同樣很拼,學習摔跤足以跟專業選手相媲美;就連飾演幼年角色的小演員,也訓練了7個月,就是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環顧國內外影壇會發現,好演員都是用生命在演戲。對表演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精益求精到苛刻的地步…… “作為演員,我覺得那樣不好。”這樣專業的態度、敬業的精神,是不是讓很多人汗顏? (夏振彬)
真實,更打動人心
若問觀眾對《摔跤吧!爸爸》的觀感,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真實”。這并不僅指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而是影片真實反映了印度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性別歧視、城鄉差距等等。影片中每一次情節推動、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都與這些社會背景有密切的聯系。
據說,主演阿米爾·汗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新男神。其實,這位印度國寶級演員,并非是人們想象中不接地氣的“娛樂咖”,而是非常關心社會現實的。電影紅了,很多人都知道,原來他還曾主持過一檔電視訪談節目,話題包括印度的種姓制度、包辦婚姻、家庭暴力等。
影視劇的魅力在于真實。當然,隨著影視工業的發展,當下影視劇的背景早已天馬行空,但其中的核心觀念卻不能脫離人們的生活實際,否則便無法讓觀眾產生代入感。比如想象力無邊的《黑客帝國》,骨子里講的是反叛精神和自由意志這樣的古老哲學命題;而科幻題材的《星際穿越》,甚至落腳在“俗套”的父女感情上。這些價值內核并沒有將電影的品質拉低,反而更加打動人心。
相反,我們身邊有些影視劇,卻越來越呈現出一股架空現實的趨勢。首先是一眾玄幻。簳r代背景不明、人物服飾“貫穿古今”、對白半文半白。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催淚的故事和高人氣的演員。玄幻劇的特點,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還有一些偶像劇,過分迎合受眾口味,完全不顧現實情況。比如常常冒出一些完美無缺的“霸道總裁”,跟一個“平凡的女子”談一場虐戀,期間穿插車禍、癌癥、失憶、身世之謎等韓劇老梗。連本來應該是現實題材的青春片,也離不開打架、墮胎、自殺等濫觴。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經歷過這樣的“青春”?
話說回來,我國的影視市場上,也有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從早期的《秋菊打官司》,到現在的《三峽好人》《我不是潘金蓮》《人在囧途》等。只有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電影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比如都是同一個導演,但十年以后我們還會記得《秋菊打官司》,卻很可能已經忘了“外國人打怪獸”的《長城》。(張漲)
霸道,也是深沉父愛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父親把女兒培養成摔跤運動員的故事。影片中充滿溫情與信任的父女關系讓觀眾感動不已。可是,里面的父親形象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現代教育理念中,理想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是朋友式的?墒牵谶@部影片中,爸爸馬哈維亞無疑是傳統父親形象的代表,威嚴、專制、霸道,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逼著兩個女兒剪掉頭發,穿上短褲,忍受村里人的譏諷,對她們進行魔鬼訓練。兩個女兒一開始也不理解,認為“誰會需要這樣的爸爸”?墒,14歲就不得不嫁給一個自己并不認識的男人的小伙伴對她們的無比羨慕,讓兩個人明白了,父親的霸道背后,既有自己的夢想,也有不希望女兒重復印度女人一輩子與掃帚和鍋灶為伴的生活的想法。他看見她們的天賦,希望她們能夠有機會選擇不一樣的人生。對父親的理解,也成為了吉塔與妹妹堅持每天5點自覺起床訓練的支撐。
印度父親在家庭中說一不二是整個社會的常態。但是,影片中的霸道父親形象,卻讓人看到更多的柔情與深沉的愛。他的霸道,更多的似乎是男人們不善溝通的天性使然,顯得含蓄而隱忍。比如,媽媽是素食主義者,他為了給女兒增加營養,就買來雞肉對照菜譜自己烹飪;在吉塔訓練遇到困難時,他就到學校附近租房,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女兒訓練;他的霸道也留有余地,雖然不由分說讓女兒摔跤,但卻一年為期,如果一年后兩個女兒仍然強烈反對,在摔跤這個項目中無法脫穎而出,相信他也不會再勉強。
現實生活中,像馬哈維亞一樣在家庭中說一不二的霸道父親不在少數。逼著孩子彈琴,逼著孩子打球,干涉孩子的戀愛和擇業……這樣的霸道父親到底好不好?很難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也不同。有的孩子,會在多年后體悟到父愛的偉大,感謝父親在選擇人生道路時對自己的專制。吉塔獲得世界冠軍時,就發自肺腑地感謝父親,如果沒有當初父親的霸道,她也許只是個家庭婦女。但有的孩子,也許會因為父親的專制霸道從此與父親反目。
父愛的霸道無情,有時體現出的正是它的反面——溫柔深沉。有人說,母愛是只要你要,我的都可以給你;而父愛則是,只要我覺得好的,我都想給你,不管你要不要。
也許,對于那些霸道父親,我們不妨多些理解。因為,父愛也許表達不當,但當我們能夠理解時,含蓄而隱忍的父愛總會令我們熱淚盈眶。 (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