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錄制現場
過了正月,返城大潮漸漸收尾,無數務工人員已經離開家鄉再次奔赴大城市,他們身后的“留守兒童”現象也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根據2016年11月民政部公布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情況,全國現有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如何更好地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群體的成長?深圳衛視播出的《閃亮的爸爸》第二季喚起大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通過攝影機全程跟拍明星到云南山區支教,記錄大人與孩子、城市人與山區留守兒童之間經過試探、溝通、磨合,最終走進彼此內心的歷程。節目中,幾位明星深入到云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城子小學,以支教老師的角色介入孩子們的生活,嘗試撫慰他們的孤獨心靈。
節目嘉賓張曉龍剛踏進城子小學時,第一反應是驚嘆這里原來修建得這么好,還需要我們嗎?顯然,他此前對鄉村小學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多年前希望工程海報上的茅草房。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孩子們享受著和城市幾乎不相上下的教學環境,學校是村里最亮眼的建筑,而且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真正做到了“再窮不能窮教育”。
據當地小學校長介紹,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已不是物質上的匱乏——硬件足夠硬了,但軟件還不夠。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們,需要有人帶領他們學習除了語數外以外更寬廣的世界,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享受音樂體會審美、與人相處的禮儀等等。
在節目中,孩子們面對鏡頭,說出了自己內心質樸的渴望——想拍張全家福,想給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買身衣服,想對他們說一聲辛苦。他們想要的如此簡單,但卻至今無法實現。這個時候,他們已經不僅僅只是“留守兒童”了,而是代表所有渴望與父母互動交流的孩子。這些話對每個觀眾都是一種觸動。畢竟,親情缺失不是鄉村家庭獨有的問題。城市里很多忙碌的父母,每天不是加班到很晚,就是坐在家里依然電話不斷、微信不停,不能和孩子形成有效交流。
某種層面上來說,《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不僅是一檔真人秀,更像一次基層教育的紀錄片。它一方面呈現出中國基層教育與留守兒童的真實現狀,另一方面也為年輕父母敲響警鐘,讓大眾看到孩子不會自動長大,缺少陪伴給他們心靈造成的缺失無法彌補,而哪怕是一點點關愛,對他們都有著重大且長遠的意義。更加值得借鑒的是,它突破了綜藝一味追求爆點和槽點的刻板印象,而是將落腳點放在社會話題上,主動探尋娛樂之外的社會價值導向。
(黃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