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9月25日消息(記者吳新偉)70歲的謝紅陽夫婦在民安華福公租房小區一住就是五年。她說:這里生活方便,有電梯,下樓就有超市、菜市場,出行也很方便。打算一直住下去。
重慶實施公租房制度,在全國率先打破城鄉內外差別和戶籍制度藩籬,準入條件不限戶籍,主要為年滿18周歲、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的本市住房困難家庭、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后就業人員、進城務工及外地來渝工作無住房人員等三類群體提供住房保障。
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介紹,市級公租房項目按照“均衡布局、適于就業、配套完善、環境宜居”的原則,在主城區規劃布局21個大型聚居區,每個公租房小區規劃居住人口5-10萬人,約占所在聚居區規劃居住人口的1/4。
為滿足租戶日常生活需求,公租房小區成立房管中心負責房屋住用監管,物業企業負責物業服務,社區居委會、警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負責公共服務。同時,通過推行就業創業促進計劃,促進了8萬余人就業。推動對獨居老人、重點關注人群實行臺帳式動態管理,為7000多名7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
官方統計顯示,目前,重慶已有50.97萬戶家庭住進公租房小區,140余萬住房困難對象“住有所居”。除城鎮戶籍原住居民外,獲得公租房保障的新市民住戶占保障人群的70%。重慶公租房建設通過與戶籍制度等改革協調聯動,助推城鄉統籌發展,促進人口合理布局,吸引和加快了外出務工人員回渝就業、創業,推動了城市新型工業化發展。
近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公布信息稱:經過多年探索,我市構建了準入分配、租賃管理、資產運營、物業維護、社區治理等符合重慶實際的公租房制度體系。市住房城鄉建委人士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體系,提升公租房管理服務水平,加快建立公租房智能化管理服務模式;進一步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據了解,近些年來,重慶持續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在公租房建設的同時,實施棚戶區改造,88萬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作為老工業基地,重慶廠礦企業眾多。由于房屋建造工藝、使用年限長、維護不善等原因,城區內老舊房屋較多,安全隱患較為突出,形成棚戶區。
重慶市實施2013-2017年和2018-2020兩輪棚戶區改造,采取成片拆除和修繕加固及改擴建類等方式,對城鎮范圍危舊房屋集中、安全隱患突出、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的區域,尤其是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實施改造,對棚戶區內的歷史文化建筑進行保護。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116萬平方米、25萬戶,直接惠及群眾約88萬人。目前,重慶正全力推進第二輪棚戶區改造項目,持續改善棚戶區群眾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
重慶電機廠退休職工傅鐘毅以前一直居住在九龍坡區半山一村的廠家屬區。有50年的老房子,幾家人共用廚房廁所,家里時常漏水。2016年,廠家屬區實施棚改,傅鐘毅搬入華玉家園小區的還建房,花園、物業、購物等配套齊全。他感慨說:“棚戶區改造政策真好,現在的新房子讓我們住起舒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