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建成高標準農田57萬畝
糧食產量提高,平均每畝增收300元
梁山街道清都村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金秋時節,村里碧綠的荷塘、金黃的稻田以及錯落的民居在清晨陽光照耀下,繪出一幅秋日豐收圖(二○一八年八月三日無人機拍攝)。高小華 攝
“這個工程完工以后,農業用水排水、防洪排洪能力將有極大的提升,對這里的農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日前,梁平區雙桂田園金帶鎮高標準農田設施建設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共投入3171萬元,對金帶鎮石燕村機耕路、耕作道、人行便道、排灌渠等農田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雙桂田園金帶鎮高標準農田設施建設項目,位于金帶鎮石燕村,去年11月開始動工,面積共計約2.11萬畝,目前已完工50%,整個工程將于5月底完成。
自2011年以來,梁平區累計投資10.47億元,在安勝鎮、柏家鎮、碧山鎮等29個鄉鎮大力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改善村民農業生產條件。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7.39萬畝,耕地質量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左右,平均每畝可帶動農民增收近300元。
“以前的耕地都是零碎的地塊,分布不均勻,而標準統一的高標準農田,非常適合機械化作業,僅機械化這一塊,每畝就能為村民節約耕種成本50到70元。”梁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村民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并對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保護耕地、發展山地高效農業、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實現脫貧致富有積極作用。
下一步,梁平區還將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預計到2020年,全區共建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67.18萬畝,占基本農田比例達到73%。相比建成前,高標準農田有機質含量提高5%以上,灌溉保證率80%以上,田間道路通達率90%以上,農機作業水平50%以上,耕地質量提高1個等級以上,基本實現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和優質高產高效目標。
(梁平區融媒體中心 張耀 周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