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重慶主城迎來難得的暖陽。當天下午2點,渝北區金島花園小區一居民家中突然熱鬧起來——水滴書屋年畫藝術館在此開館并進行了首展“開門紅——國家級非遺年畫原作展”。從當日起,展覽將持續至4月10日。
這家由民居改建成的藝術館,客廳即是“展廳”,僅有的兩個“展柜”是雙層玻璃餐桌,“展簽”則是用中性筆手寫的。藝術館的主人是文保志愿者李煉,他為何要開這么一家公益性的主題藝術館?
袖珍藝術館人氣旺
水滴書屋年畫藝術館的首展是李煉和重慶市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總隊聯合舉辦的。展出的近40件(套)年畫以“紅版”為主,產地涵蓋重慶梁平、廣東佛山、江蘇桃花塢等地。展品都是李煉在各地購藏的珍品。
下午3點,正式開館,有30余位觀眾慕名而來,近60平方米的展廳充滿歡聲笑語。“這套《將帥門神》年畫是上世紀70年代末,梁平木版年畫工匠按照清末民初的工藝制作的,兼具質樸與絢爛……”看到觀眾越來越多,李煉開始講解。從每一件(套)年畫的制作工藝到購藏故事,他都如數家珍,讓觀眾感受到這位57歲“老男孩”對年畫的熱愛。
本報報道引來眾多合作者
在展廳窗臺上,重慶日報記者看到了一份去年3月13日的《重慶日報》。上面一篇名為《10年收藏上千幅珍貴年畫 資深藏家欲打造年畫博物館》的報道講述了李煉20多年來收藏上千件(套)年畫的故事。
“報道刊發后,熱情的合作者蜂擁而至。”李煉說,一年間,許多政府部門、機構都和他洽談過合作。今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李煉在磁器口古鎮和曾家巖書院同時舉辦了兩個專題年畫展,并開展了年畫導賞、專題講座、年畫印制體驗等活動。其間,李煉還在精典書店、北碚圖書館等地舉辦了《年畫里的中國故事》公益講座,廣受好評。
“幾場展覽的展期和展品規模都有限,而我一直想有一個長期、固定的場地,開一個年畫藝術館,系統、全面、持續地展出我收藏的年畫。”李煉說,為此,今年初他決定將自己的一套住房改建成一個家庭年畫藝術館。得知李煉籌備藝術館的消息后,他的朋友和文保志愿者也紛紛幫忙,大到年畫裝裱費用,小到垃圾桶,都由他們慷慨相送。
力爭兩年內收齊國家級非遺年畫
當天前來觀展的市民李紅表示,年畫和當今人們的生活看似漸行漸遠,但這一民間工藝品蘊含著工匠的聰明才智、飽含美好寓意,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目前周五、周六、周日均有志愿者值守藝術館,觀眾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前來參觀。李煉介紹,首展結束后,展廳將閉館改造。目前他正在和文保志愿者共同籌集資金,改善藝術館的硬件設施,為觀眾提供更佳的觀展體驗。與此同時,李煉的藏品也在不斷豐富,“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年畫有18家,我現在已經收集了14家以上,爭取在兩年之內收齊。”本報記者 趙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