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2月10日消息(記者吳新偉)修繕后的重慶抗建堂昨日重新對外開放。當天,由重慶市話劇院排演的話劇《其香居茶館》在此演出。
抗戰時期的重慶既是中國戰時首都,也是全國文化中心。時任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取名“抗建堂”,寓意抗戰必勝,建國必成。抗建堂建成后,著名戲劇家郭沫若、陽翰笙、曹禺等所編排的劇目在此上演,當時遷來重慶的各大劇團也在此排演劇目,抗建堂由此被戲劇界譽為“中國話劇的圣殿”。
由于日機不間斷轟炸,劇場不能正常演出。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重慶霧季,不利日機空襲。陪都文藝界遂在此期間舉行大規模“霧季公演”,成為中國話劇史的黃金年代。
市文化部門介紹,為保護利用好這處抗戰歷史文化遺存,去年6月啟動“抗建堂文物本體保護修繕工程”。建筑外觀修復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保持中西式磚木結構樓房風格;設300余座位的劇場內,演出設備則采用現代技術升級優化。
抗建堂一樓亦改建為“重慶抗戰戲劇歷史博物館”,全面展示重慶抗戰戲劇的歷史概況,包含抗戰戲劇團體、名人、名劇、歷史成就等8個單元,博物館預計30日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