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市城市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重慶城市管理行業“四新”“四小”(即: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革新)成果評選活動相關情況。重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共征集“四新”“四小”成果57項。這些成果來自行業一線,均已投用,并成功解決了城市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這57項成果中,既有涉及大數據、物聯網的城市管理智能分析系統,也有“接地氣”的便攜式降溫降塵霧化機、環衛工人閃光服等,普遍兼具創新特色和實用性。
據悉,本次活動于今年初啟動,評選范圍包括全市各區縣城市管理局、局屬各單位以及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撐的相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征集到的57項成果涉及園林綠化、市容環衛、道橋設施、智慧化和信息化、城市照明及水務管理等城市管理領域,其中15項已取得專利。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本次活動旨在積極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貫徹落實《重慶市城市綜合管理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推進行業創新。下一步將從征集到的成果中擇優選出30項進行獎勵,并在行業推廣中配套相關扶持政策。
新聞縱深>>>
凝聚城管行業工作者智慧
小發明解決城市管理大問題
本報記者 申曉佳
城市管理行業涉及城市道橋管理、水務管理、照明燈飾管理、市容衛生環境管理等方面,與城市運轉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一個小問題,會帶來眾多困擾;一項小發明,也能為許多人提升幸福感。
此次征集的57項“四新”“四小”成果,既有新工藝、技術、產品設備的實際應用,也有新思路、新程序的思維創新。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來自一線,凝聚了城管行業工作者們的智慧,以小發明解決了城市管理大問題。
創新助力“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
如今,智能化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57項成果中,不乏應用智能化、物聯網等技術,使城市管理更精細化、智能化的例子。
窨井蓋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如何使它更安全,更防盜?重慶市政設施管理局申報的《安防機械密碼井蓋及互聯網技術在市政管網中的應用研究》,在傳統井蓋基礎上增加防震響、防沉降功能,并優化了井蓋斜面旋轉鎖緊結構和槽榫結構設計,開發了一款“撬不開、偷不走”的安防機械密碼井蓋。
不僅如此,這款井蓋還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管理者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獲取每個井蓋的歸屬地、井內設施、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
“目前,首批10多個安防機械密碼井蓋已經在城市主干道上試用2年多,未發生丟失和損壞等事故。”安防機械密碼井蓋生產廠家重慶中天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井蓋成本比傳統井蓋高1/3左右,可根據用戶需求構建包含防范、報警等功能的安防體系。
為城市管理提效率、降成本
此外,成果中還有一批妙用巧思,對現有城市管理設施設備進行優化,從而為城市管理提效率、降成本的新設備、小創造。
環衛灑水車是城市路面清洗的“主力軍”之一。重慶名邦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后置平臺高壓清洗機,以環衛車輛后置平臺作為載體,具有節水、清潔效率高、節能等特點。
“按照傳統灑水清潔方式,10噸水平均2.5小時就會用完。使用我們開發的清洗機,10噸水可以使用25個小時左右。”重慶名邦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款清洗機可以實現高水壓、低流量沖洗,能更好地清洗人行道磚縫等細小縫隙。配備改良后的水管,還可以減少工作人員,節約人力成本。
該負責人表示,傳統環衛車加裝一臺后置平臺高壓清洗機約需2萬元,在實際使用中,一臺清洗機每年可節約能源及人力資本近10萬元。可以有效地實現降本增效。
結合重慶特點解決具體問題
“四新”“四小”成果中,也出現了一批源于基層,“小而新”、“小而實用”的項目。它們針對重慶城市特點,有效地解決了具體問題。
中渝市政環衛公司“徐列峰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徐列峰研發的重油污路面清洗劑,入選“四新”“四小”成果。他介紹,研發該清洗劑最初是為了解決渝中區八一路美食街地面油污重的問題。
“重慶火鍋非常受外地游客青睞,可火鍋的廚余油一旦粘附到地面,卻很難清除。”徐列峰回憶,過去,環衛工作者往往用燒堿來清潔被牢固油污弄臟的路面,雖然去除了油污,但也對人行道地磚造成一定腐蝕。
而徐列峰研發的重油污路面清洗劑,能夠皂化油污,分解細胞、色素及菌團類物質,并溶于水。這樣一來,既能有效清除路面縫隙、溝槽中的頑固油污,又能使路面、地磚不染色,不變色。
“實際應用中,這款清潔劑可以在4小時之內降解90%以上。”徐列峰介紹,這款清潔劑對人體無害,已經在渝中區范圍內推廣使用,并取得國家技術專利。目前,他和工作室團隊正在探索將這一成果產業化,應用于室內地面、廚房等場所。(記者 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