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個項目,共計1147.85億元的大合同,在12月8日這天,一起落戶重慶。
重慶憑什么被眾多投資者看好?
“我們看好中歐班列(重慶)的物流效率,兩周左右即可從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且班次多、組貨方便。”項目落戶簽約現場新加坡聰健公司總經理黃陶健表示,在重慶投資設廠,可以利用中歐班列(重慶)快速將產品運往歐洲,服務當地汽車制造企業。
“我們的項目僅用兩周就辦妥全部手續,我們非常看重這樣的高效率。”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說,春秋航空飛機融資租賃項目落地重慶,完全得力于政府服務的高效率。
也許62個項目,有62條理由,但總體說來,越是有生氣,有希望的地方,越被投資者看好。
今年以來,重慶按照“兩點”“兩地”定位要求,“建”通道、“拓”平臺、“優”服務,內陸開放大事、喜事不斷,活力十足,令重慶經濟發展生機勃勃,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建”通道
物流大動脈 北聯“一帶”南接“一路”
11月24日,位于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兩江新區的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首屆(2017)重慶兩江國際咖啡文化藝術節拉開帷幕。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咖啡產業在重慶發展迅速。自去年6月開業至今,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注冊會員數突破300家,交易額已突破12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最大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
為何不產一顆咖啡豆的重慶,能在咖啡產業上突然發力?
事實上,早在2015年,首趟中歐班列(重慶)后谷咖啡專列發出時,云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胡路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重慶沒有生產咖啡原料的“金鳳凰”,卻有發展咖啡產業的“梧桐樹”,那便是以中歐班列(重慶)為基礎的物流體系。
“以往的咖啡運輸,都以海運為主。而中歐班列(重慶)的出現,是對傳統咖啡運輸方式的一種變革。”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彭德說,借助中歐班列(重慶),重慶能快速地把咖啡運至歐洲,這也成為重慶咖啡產業“從無到有”的基礎。
近年來,運行良好的中歐班列(重慶)已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國際貨物選擇通過鐵路運輸進出重慶。
重慶市口岸辦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超過1500列,約占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總量6000余列的1/4。中歐班列(重慶)已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開行時間最早、數量最多、帶動最強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簡稱: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營,構建起一條以重慶為基點,向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縱貫西部的國際聯運新動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如今,南向鐵海聯運通道已進入正軌,其助推“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重慶是中歐班列(重慶)的起點,可經西北地區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向鐵海聯運通道開通后,又能通過重慶—廣西—新加坡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而形成一條經過中國西部、銜接“一帶”與“一路”的新的縱向國際通道。今年10月,蘭渝鐵路正式開通,結束了西北與西南地區之間鐵路迂回繞行的歷史,該國際通道得到進一步提速。
“這條大動脈向西通過中歐班列聯通中亞、歐洲,向南連接東盟,進而輻射南亞、中東、澳洲等區域,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借此實現產能、市場等要素的共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說。
“拓”平臺
新航站樓讓開放再“起飛” 多式聯運服務長江經濟帶
今年8月29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及第三跑道正式啟用。因為其重要性,這項“超級工程”在重慶民航史上堪稱里程碑意義。重慶機場也由此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擁有三座航站樓、實現三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
市交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對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口岸高地和內陸開放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T3A航站樓和第三跑道的投用,重慶機場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將顯著提升,加上時刻和空域資源的逐步釋放,將為重慶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提供良好契機。
按照規劃,到2020年,重慶機場國際(地區)航線力爭達到100條左右,國際旅客吞吐量達到500萬人次,并構建完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覆蓋廣泛、聯通全球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網絡。
“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國內航線開發力度,重點強化聯通歐美、‘一帶一路’國家、周邊熱點地區國際航線的開發,構建輻射亞洲、通達全球主要經濟體、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的國際航線網絡。”該負責人說。
新航站樓啟用,讓內陸開放再次“起飛”;多式聯運,則讓重慶通過黃金水道與全球緊密聯系起來。
12月初,果園港滾裝碼頭首次卸載進口林肯商品車。此次共計239臺進口林肯商品車與237臺進口路虎捷豹車,共同搭載“華嘉9號”從上海經黃金長江水道運抵重慶果園港,將在果園港進行中轉,經公路運到我國西南地區的各個汽車經銷商。
地處“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果園港把多式聯運作為擴大物流輻射版圖的重要手段。
“十九大報告提出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果園港將依托長江黃金水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等通道,加快建成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董事長屈宏表示,按照計劃,港區明年還將有1臺岸橋、6臺場橋投用,屆時將進一步壯大果園港多式聯運能力。
作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主樞紐港,果園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物流紐帶和集聚作用目前已經顯現。今年上半年,果園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81.6萬噸,同比增長8.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萬標箱,同比增長45.3%,其中外貿集裝箱數量占比20%。
下一步,果園港還將申請擴大開放,設立進口肉類、水果、糧食、苗木等指定口岸,建設集集裝箱、汽車滾裝、件散貨于一體的綜合開放口岸,以便進一步發揮港口物流和中轉功能,減少各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的流通成本,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
“優”服務
7×24小時通關和“單一窗口” 讓做貿易更加容易
9月30日,華貿物流承運的一批從英國空運到重慶的三文魚,凌晨3點運抵江北國際機場,僅用4個小時就完成各項例行檢查。當天早市開門前,這批食材就已擺放在主城多個水產市場的攤位上。
重慶華貿物流公司業務經理胡長旺忍不住給7×24小時通關點贊,他稱7×24小時通關為企業降低了成本,他做三文魚進口生意更加如魚得水。
內陸開放高地,有了物流大通道、水陸空口岸這些“硬件”,還需有相應的“軟件”配套。
今年以來,重慶海關、重慶檢驗檢疫局、武警重慶市邊防總隊紛紛出臺措施,推動貿易便利化,發揮水陸空口岸效能,讓重慶與世界做生意越來越容易。
為什么給7×24小時通關點贊?
胡長旺說,由于航班等原因,這些遠渡重洋運抵江北機場的新鮮三文魚,往往都是在凌晨時分運達。以前,海關等工作人員這時候尚未上班,貨運公司只能租賃機場的冷凍倉儲進行貯藏,等到9點上班時間后再進行報關、報檢等手續。如此一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很大。
“實行7×24小時通關后,這些壓力都不存在了。”胡長旺表示,現在只需提前向江北機場海關方面預約,報備進口三文魚等食材預計運抵機場的時間,只要飛機一降落,海關等工作人員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并迅速對貨物進行各項例檢。
“單一窗口”是今年重慶推出的又一項貿易便利化舉措。
“單一窗口”是指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通過一個通道一次性提交相關資料、數據及單證,滿足進出口監管部門以及國際物流相關要求的貿易便利化措施。
由于“單一窗口”可以解決重復申請、多頭申報的問題,達到數據和單證協調、簡化和標準化以及政府監管過程的透明化,“單一窗口”成為今年中國開放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
10月31日,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重慶國際貿易便利化程度因此進一步提升。
巨航國際是一家提供跨境物流解決方案的平臺公司,為企業提供報關、報檢服務是其一項重要業務。該公司成為重慶“單一窗口”首批試點企業。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以前處理一份報關單從申報、審核等到最后放行,通常需要45分鐘以上,而現在公司通過關貿云平臺到重慶“單一窗口”可實現“秒過”,數據實時可查閱動態,徹底改變過去一人制單、兩人審核、專人客服溝通上下游的狀態,不僅減少一半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
市政府口岸辦副主任肖文軍介紹,重慶“單一窗口”為口岸通行提供了108條便利性措施,涉及進出口企業和海關、檢驗檢疫等17類部門和單位,以構建以“單一窗口”為基礎的良性互動生態圈,不斷優化通關環節,提高通關效率。
據測算,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后,重慶口岸實現通關環節優化30%以上,通關時間縮短10%以上,企業成本下降10%以上。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口岸已實現“單一窗口”全覆蓋,下一步,重慶將發揮內陸口岸“單一窗口”高地標桿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西部大開發、服務“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
重慶自貿試驗區呈現四大亮點
亮點1
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深化實施“放管服”、“多證合一”、大部門制等改革成效明顯。率先在全國建成區域識別系統和大數據監管信息平臺。設立“重慶兩江國際仲裁院”。
亮點2
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項目落地取得實效,1—10月自貿試驗區全域新增企業注冊10016戶,占全市比重9.9%;落戶重大項目533個,協議投資總額達2516億元人民幣。推進AI、車載電子系統、物聯網等產業聚集發展。
亮點3
對外影響逐步擴大
在“百度”中國自貿試驗區媒體搜索指數排行榜上,重慶在11個自貿試驗區中排名第三,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排名第一。
亮點4
形成一批典型案例
已培育形成13個實踐案例,選擇8個上報國務院。其中,“四自一簡”、“3C免辦”、“創新推動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創新實施鐵路運輸信用證結算”等6個案例為國內首創,企業獲得感較強。(記者陳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