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8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年來,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中國的電子產品、工藝品熱銷全球,世界各地的商品走進了中國的百姓家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創造了貿易新模式,也引領了消費新趨勢。可以說,“買全球,賣全球”正在成為現實。
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將于明天(9日)在北京召開。目前跨境電商存在監管難、統計難的問題,也有人稱其是“統計界的國際難題”。那么對于跨境電商的統計到底難在哪?國際上又是否有統一的統計標準呢?今天(8日)上午,海關總署監管司副司長何曉睿做客中國之聲直播間,聊聊和跨境電商有關的事。
海關總署監管司副司長何曉睿做客直播間
何曉睿表示,跨境電商的統計是一個國際難題,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對于跨境電商這一新興貿易業態沒有權威的定義,沒有明確的業務范圍。第二,在操作層面,無法實現所有的電商平臺都與海關聯網,無法獲取全部的交易數據進行準確的統計。跨境電商商品主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交易,平臺企業雖然掌握相關的數據,但由于政策、法律及商業秘密等原因,尚未全部與海關聯網,特別是一些境外的電商平臺。第三,傳統的貿易主要按照如一般貿易貨物、保稅貨物等監管方式進行分類統計,而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相比,最大區別在于它用交易方式,因此統計的方式不一樣,造成統計難的問題。
何曉睿介紹,對跨境電商的監管主要針對新業態的特點進行,跨境電子商務通過網絡進行交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交易,且商品多種多樣,個性化很強。消費者單次購買商品的價值低,而購買的頻次高、需求多樣化,電商企業的促銷頻率高,且價格變化較大、通關時效要求高。所以相對傳統貿易來講,跨境電子商務呈幾何式增長,給海關現有的監管帶來了很大壓力。
面對這些壓力和難點,海關通過創新監管方式,優化作業流程,完善管理手段,從順勢監管、智慧監管等理念入手,摸索出一系列新模式、新措施,不斷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比如設計清單申報的報關方式,簡化了申報手續,方便通關;實行交易、支付和物流三方面數據和申報信息的對碰管理,加快通關速度;制定稅款擔保、集中納稅、代扣代繳等稅收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退換貨制度,在實現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保證通關速度。何曉睿指出,這些創新監管方式在別國尚無先例。
據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7年度成績單顯示,去年全年驗放的跨境進口商品貨值81億元,同比增長43%,進口最“火爆”的跨境商品為奶粉、進口食品和護膚品。對此,何曉睿表示,從全國數據來看,去年進境電商商品主要為食品、奶粉、紙尿褲、保健品、服裝和化妝品幾大類,從購買的品種來看,大的品類近幾年變化不大,但購買商品更加側重于高品質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由此也可看出境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另外,出境電商商品則主要為服裝、箱包、塑料制品、智能手機和相關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