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5日開幕。大會審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這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是如何誕生的?編制過程和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有何不同?又凝聚了怎樣的集體智慧?總臺央廣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周南。

  2019年2月,一份有關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請示報告從國家發改委報送到了國務院,這就是“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起點。

  編制“十四五”規劃究竟分幾步?總體來說分三步。

  周南介紹,第一步就是要形成“十四五”規劃的基本思路。她說:“去年(2020年)3月份以前是第一個階段,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的基礎上,圍繞‘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主要目標任務來開展一些研究。我們組織了200多項重大課題的研究,形成了大概300份的研究報告,再加上實地調研,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十四五’規劃的基本思路,按程序報到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起草組去作參考,這是第一個階段。”

  有了基本思路,就可以進行第二步:搭建框架。

  2020年4月到10月,國家發改委開展“十三五”規劃的總結評估,還組織各地區各部門研究提出他們希望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一些目標指標、重大工程項目政策等。有了綱要框架,第三步就是要起草“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

  周南介紹:“第三個階段,就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我們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建議》的指導下,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全面對標對表中央的《建議》,起草形成了一個綱要草案。草案廣泛征求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以后,提交了黨中央、國務院審議,最終提交給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來審查。”

  周南介紹,參與“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政府部門、有關單位,也有知名高校、高端智庫,還包括林毅夫、雷軍等在內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與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她說:“有的是用提意見的方式,有的是提供了相關內容等不同的方式參與了規劃綱要的編制。更大范圍來說,有200多項重大課題,有近百家研究機構參與。這些研究機構里除了像國務院發展中心、中國社科院、清華、北大這種非常知名的機構以外,也有一些社會機構,包括西湖大學這樣的社會智庫。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力量,就是我們成立了‘十四五’規劃的專家委員會。”

  此外,“十四五”編制過程中,也特別注重聽取一線工作者的聲音。周南回憶,座談會中,包括一線醫護人員、教師等提出的意見建議對編制工作的啟發很大,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大家的問題可能落點比較小,但是反映出來的是大問題。”周南說:“我印象很深的是重慶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他就講特殊教育領域面臨的困難,怎么能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參與特殊學校的建設。”

  編制五年規劃,需要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但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相關工作也帶來很大不便。周南介紹,除了云會議等手段,他們還借助大數據等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她說:“我們用了一些大數據分析,包括做‘十三五’規劃總結評估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是請國家信息中心去做了大數據分析;在做城鎮化相關的工作中,也是請三大運營商做一些大數據分析,努力把不能出門去實地調研的影響降到最低。這個是跟以前不一樣的。”

  曾經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形容五年規劃的編制工作:“忙兩年,閑三年”。但隨著前期編制起草、中期評估、后期總結的流程逐步確定,五年規劃的工作也逐漸完善。

  從“十一五”之前的五年“計劃”,到“十一五”開始的五年“規劃”;從主要關注產業發展,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從純手寫書信的建言獻策,到如今的網上建言獻策……周南表示,諸多變化的背后,是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不斷進步,也是時代不斷發展的印記。

  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更是突出體現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對‘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起草過程,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深刻領會、全面對標,就是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之貫徹到綱要草案中去。”周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