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8日消息(記者朱敏 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面對疫情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巨大韌性,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成為全球經濟陰霾下的一抹亮色。
站在“十四五”開局和兩個100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乘勢而上、奮勇前行?中國之聲春節特別報道《中國經濟迎牛年》18日播出:《不負好時光春耕春管忙 如何為全年糧食豐產打好基礎?》
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一過,春耕備耕由南至北次第展開。
廣東農業大市湛江,農用無人機培訓工作正在進行。趁著久違的春霖,湛江春耕備耕工作春節前已開始。湛江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李文養說:“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比較干旱,包括雷州半島,剛好這兩天下了雨,下得比較透,對緩解旱情、做好春播準備比較有利,我們想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大春耕春播的進度。”
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才能為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有了去年的經驗,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毛德智指出,今年局部疫情反彈對整體春耕備耕影響有限。據調度,今年農業生產物資總體上供應充足有保障,農機已準備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計檢修保養拖拉機等機具1100萬臺,確保春耕機具狀態良好。預計春耕生產可投入大中型拖拉機、耕整機、工廠化育秧設備、高速插秧機、寬幅精量播種機等各類農機具2200萬臺(套),機具投入充足,能夠保障春耕生產需要。”
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坪市鄉圩鎮中心市場,記者注意到多家農資經銷店有三三兩兩的村民購買所需的農資物品。某農資經銷商劉蘭英告訴我們,往年春節期間,村民們主要是購買食品、服裝等年貨,農資店門可羅雀。今年村民們轉變思想,種糧積極性提高了。“去年12月份就開始預訂種子、化肥、農藥,還有塑料薄膜等農資,目前倉庫有近100萬元的庫存。今年大家買農資也更早,擔心農資緊俏,畢竟早稻比以前擴大了種植范圍,大家種田積極性也更高了。”劉蘭英說。
今年1月,贛州市南康區坪市鄉小陂村農民譚春東通過當地政府協助,與多名村民協議轉租了35畝農地,加上原有的16畝農田,譚春東迫切地意識到要在春節前把農資準備到位。“大家都是提早動手買農資,這樣品種會比較全,選擇也會比較大,特別是一些科技含量高、針對性強的高鈣肥特別受歡迎。”譚春東說。
去年春耕備耕初期,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流通受阻,化肥價格上漲。毛德智表示,今年,目前全國化肥農藥供應總量有保障。“預計春耕用肥需求量1760萬噸左右,可供應肥料2030萬噸,供應總量能夠滿足需求。2020年農藥總產量163萬噸,可以滿足農業生產需要。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配合交通運輸等部門,全力以赴做好種子、化肥、農藥等春耕生產物資的運輸保障工作,對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采取針對性的保障措施,確保農業生產物資不因運輸問題影響供給。”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農業農村系統立下“軍令狀”,今年全年糧食產量要確保在13000億斤以上,力爭穩中有增。“首先是穩口糧。去年南方擴種了雙季稻面積,今年還要穩住,不能減少。同時像西北地區、黃淮海地區小麥的面積也要力爭有所恢復。其次,穩大豆。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力爭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同時提高單產和品質。另外要確保國內的食用大豆能夠基本自給。另外就是增玉米。重點還是擴大東北和華北地區玉米的面積。”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2月份冬麥區降水仍然偏少、氣溫偏高,旱情可能持續發展。眼下已進入小麥需水高峰和春季田管的關鍵時期,持續干旱對小麥返青生長構成威脅。近日,農業農村部下派9個專家工作組赴冬小麥主產省,實地調查評估旱情影響,指導農民科學抗旱,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唐仁健指出,除了旱情,今年糧食還要過蟲災的關口。“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拉尼娜現象可能在上半年春耕生產時出現,很多地方會有一些旱澇極端天氣發生,概率比較高。另外,像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也可能會較大程度影響生產。所以我們下一步要堅持科學抗災,制定好預案,做好監測防范,努力實現蟲口奪糧,抗災奪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