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9日消息(記者白杰戈 周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了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北京擴大核酸檢測范圍,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對其他人群“愿檢盡檢”。北京市的核酸檢測機構設法提高效率、完善服務。
北京天壇醫院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主管部門新批準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之一。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張國軍介紹,他們在1月26日(正月初二)接到通知,準備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隨后擬定工作流程,在現有的基因擴增(PCR)實驗室基礎上完善功能,比如為負壓房加裝壓力表,讓安全狀況更加直觀。張國軍說:“從標本的采集、運送、管理、檢驗,到性能的評估,再到最后結果的報告,我們用一周的時間基本上就完成了整個流程的梳理。我們在樓道里面又加裝了一些紫外燈和壓力表。”
北京天壇醫院基因擴增(PCR)實驗室負責人陳柯霖的日常工作就包括核酸檢測,但承擔高傳染性的病毒核酸檢測還是第一次。她說:“2月10日第1次做的時候,說不緊張是假的,說不害怕也是假的。當時面對第1例樣本的時候會害怕,也會緊張,因為和平時的臨床工作完全是不一樣的。平時我們做臨床工作的時候,穿白衣、戴口罩這樣最簡單的防護其實就可以了,但面對這種高致病性的病原體檢測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三級防護,防護服、護目鏡、口罩、帽子等全都要武裝好,然后才能進行操作。”
天壇醫院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央廣網發 北京天壇醫院供圖)
承擔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的醫護人員通常反映,穿戴全套防護裝備行動不便,而看起來只用坐著工作的核酸檢測人員也不輕松。他們面前比手機稍大的孔板上有96個孔,需要用手里的加樣槍(移液器)反復精細地操作,滴進92份受測樣本,另外4個孔留給已經確認結果的三陰一陽4份樣本,作為對照標志,防止儀器出錯。
陳柯霖說:“我們(的工作)更細,在不停地動。最少的時候是加2微升的樣本。(護目鏡)產霧了之后,根本就看不清吸頭,不知道該加到哪個孔里面。我算了算,每天加樣槍(移液器)要按好幾千次,精力得更集中。比如像平時的臨床樣本(檢測),臨床樣本來了之后就可以開蓋加樣了,但是這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樣本來了之后,首先需要去滅活,在開蓋之前要靜置10到20分鐘,然后在開蓋的時候也要緩慢地開,盡量減少氣溶膠污染的風險。”
陳柯霖的同事每天幾次接收門診采集的咽拭子樣本,送到實驗室。天壇醫院原本只為重點人群和發熱患者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也擴大到“愿檢盡檢“,每天總共350份的檢測能力,有30份接受公眾預約,在“京醫通”平臺就能掛號。工作量增加,檢測人員也在想辦法提高效率。陳柯霖說:“進了這個屋子之后,我們就需要連著做兩批。比如把一批樣本上了機器之后,(中間)這個時間可以去處理第二批樣本。這樣交叉去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節約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從核收到出報告得7個小時左右,現在我們快一些的話基本上能提速到5個小時左右。心態的調整,再加上熟練的程度(提高),效率肯定會提高。”
天壇醫院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央廣網發 北京天壇醫院供圖)
截至發稿時統計,北京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已經從2月初的17所增加到4月中旬的50所。張國軍表示:“做這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需要多科的協作,包括醫務處、院感、疾控、信息、護理,各種物資、財務,發熱門診,還有臨床的一些科室,包括急診科,甚至宣傳中心,大家都要集體去協作。”
各檢測機構也設法完善配套服務,有檢驗所把采樣點設在室外,保證通風。海淀區推出“自駕不下車“的檢測方式,按預約時間到場,搖下車窗,核實信息,采樣完成,只需要2分鐘。24小時內就可以在線查閱、下載電子版檢測報告。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4月27日下午召開的會議強調,要全面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統籌全市核酸檢測機構資源,增加人員力量配備,科學合理設置采樣點,規范價格管理。檢測機構嚴格落實生物安全主體責任,規范檢測程序和日常管理,做好預約檢測服務。
此前,北京市明確,對重點人群實行“應檢盡檢”,包括以下8類人員:1.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觸者;2.發熱門診就診人員;3.急需住院治療患者;4.經北京口岸入境人員;5.武漢返京即將解除隔離觀察人員;6.中央和國家機關出差返京人員;7.外地來京入住酒店賓館人員;8.高三初三外地返京和入境進京師生員工。
“五一”假期將至,北京市相關部門提示廣大市民,目前境外旅行仍存在較大疫情風險,對境外返京人員仍然執行全部實施集中觀察、全部進行核酸檢測的防控措施。在校的廣大師生也要做好假期出京報備工作,提倡建議假期少出京、不出京,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