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記者車麗 江西臺記者李先 河南臺記者張晴 山東臺記者于慧施)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清明節是我國緬懷先輩、祭奠故人的傳統節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暫停了集中祭掃活動,與此同時,代祭掃、“云祭掃”等新的遠程祭掃方式開始出現。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的清明節正值舉國上下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民政部要求今年要堅持精準防控疫情與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相結合,要求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暫緩舉辦集體共祭、骨灰撒海、公益性安葬儀式等群體性活動,暫緩開放不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骨灰存放場所祭掃服務。

  在疫情影響下,全國多地陵園、殯儀館、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推出線上“云祭掃”,公眾通過網絡“云”端寄托哀思。各地民政部門如何推廣多樣化的綠色文明祭掃新方式,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追思懷念逝者的需求?

  河南商丘市民劉茜在廣州工作多年,每逢清明節,她都會特意從廣州回來為已故父親掃墓。今年,她為父親建了“網上紀念館”,舉辦了一場線上的家庭追思會,和家人一起共同追憶父親的美德。劉茜說:“現在‘云祭掃’非常方便,可以在網上免費注冊,給家人送蠟燭、獻花,寫寫自己的心里話,表達思念之情。”

  為滿足清明祭掃需求,河南多地推出了“云祭掃”。在河南許昌玉皇嶺墓園,今年推出了“私人定制代親祭掃”服務,滿足不同市民的特殊祭掃需求,許昌市玉皇嶺墓園副主任李芙麗說,市民可以通過墓園網上的“云祭祀”公益信息平臺追思逝去的親人,或者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單獨給親人建館,進行免費在線祭掃。李芙麗表示:“從我們的‘云祭掃’開通以來,已經有近千人登陸建館,同時還留言表示對持續閉園停止祭掃非常理解,最后也想告訴廣大祭掃群眾,請您放心,雖然您不能親臨現場,但我們會用最安全的方式幫您傳遞對親人最真摯的思念。”

  走進山東淄博市臨淄區烈士家屬王營的家里,老人正通過手機用網上祭掃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追思,看到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正為紀念碑描金,烈士家屬王營熱淚盈眶。王營說:“從中央到地方,這是一個號召,是重中之重的國家大事。(你們)替我們也盡了那一份心意,但是你們比我們做的還周到。”

  為落實分區、分級祭祀,當地倡導開展網上祭掃活動,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峰表示,市民可以通過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官網、中華英烈網、革命烈士紀念館官網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網上祭掃。薛峰說:“疫情期間,就由我們的工作人員來為我們的烈士墓進行擦碑描金。同時,我們還訂購了1500支黃菊,為安葬在我們紀念館里面的1400多名英烈一一敬獻鮮花,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情。”

  祭奠英烈,更是保護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豐碑。在江西贛州有姓名可考的烈士達十萬八千多人。當地開通了清明網上祭奠平臺,千千萬萬的民眾向先烈敬獻鮮花。大學生鄒晶瑩通過“云祭掃”平臺敲下了自己的留言,緬懷先烈。鄒晶瑩說:“我的留言內容是,我們紀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遠不忘他們為黨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勛,永遠不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精神!”

  “云祭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時空信箱”的方式發送了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也留下了自己的時空記憶。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今年接受“云祭掃”“代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的民眾比去年同期明顯激增,未來網絡“云祭掃”推廣程度將有望提高。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范瑜表示,疫情畢竟還沒有過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不能放松,生者的健康平安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范瑜表示:“目前多地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也都開通了網絡祭掃的平臺,逝者家屬可以登錄平臺為逝者建立網上的紀念空間,通過網上獻花、留言寄語來寄托哀思。為了讓‘云祭掃’更安全、健康、清朗,我們也要做好平臺的安全防護、服務保障和維護管理,既方便群眾又要保證內容的合法合規。”

  祭奠于儀、追思于心,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早已融入綠色文明的表達方式中。民政部要求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暫緩舉辦集體共祭、骨灰撒海、公益性安葬儀式等群體性活動。其中,天津、青島、無錫等地都暫停了集體海葬活動,待疫情過后將逐步恢復。無錫市濱湖區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張美潔說:“今年疫情以來,我們把海葬儀式和生態葬公祭儀式都進行了延期,截至目前,預約量在30戶家庭左右。像以往,預約的數量基本在七八十戶家庭,疫情以來,我們跟家屬做好解釋工作,疫情結束后,我們也會把這項工作繼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