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2月29日消息(記者常亞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是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點醫院,醫院專家經過大量的臨床分析和討論后,提出“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救治模式,在提高危重病人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昨天(28日),一名住進ICU病房的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通過這種救治模式,成功脫離呼吸機和ECMO體外心肺支持,恢復自主呼吸。從ICU到普通病房,從呼吸機到自主呼吸,醫護人員作出了怎樣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怎樣的“戰法”?
50歲的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出現了嚴重的呼吸衰竭,加上無創通氣后狀況也得不到改善,于是從別的病區轉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ICU病房。接管光谷院區ICU病房的上海華山醫院醫療隊隊長李圣青告訴記者:“進來之后我們迅速給他器官插管、機械通氣,但病人的氧合還是難以改善,指脈氧在87%至88%,當時我們就果斷決策,認為這個病人應該盡早上ECMO。”
上了ECMO之后,醫護團隊對王先生進行24小時的精細化管理,但是沒過幾天,王先生還是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李圣青團隊發現后立即進行了處理。“給病人輸新鮮冰凍血漿,輸冷沉淀纖維蛋白原,把肝素抗凝轉換為了磺達肝癸鈉抗凝,使病人的凝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血小板也有顯著提升,為后來順利給病人去除ECMO創造了條件。”李圣青說。
經過一番治療,王先生在前天(27日)順利脫離呼吸機,在昨天成功去除機械插管通氣,恢復自主呼吸,觀察兩到三天沒有問題后就可以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李圣青說,王先生的治療方案是他們經過大量臨床治療的經驗總結。“從這個病人的處理上可以看出,‘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精細化管理’這三條是我們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一個制勝法寶。在今后的救治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折不扣地踐行這三個原則,救治更多的患者。”
目前,新冠肺炎還沒有特效藥,對一些輕癥和中癥患者,更多還是采取對癥支持的治療方法,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熬過去。但是危重癥病人往往自身有基礎性疾病,感染新冠肺炎后發病大多是并發癥,此時,對癥支持的治療捉襟見肘。光谷院區戰時醫務處處長祝偉說:“大家分析探討新冠肺炎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整個病理過程和發病機制發現,第一,病人的病情進展非常快;第二,涉及的器官非常多。怎樣讓這些病人病情趨于穩定,而不會逐漸一步步發展到多器官功能損害,最后導致死亡,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祝偉稱,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與17個對口支援的醫療隊探討后認為,“關口前移”抓住支撐治療的時機十分關鍵。他表示:“所有的支撐治療手段一定要抓住時機,不能遺漏,如果等到了最后一步再去上,可能就無力回天了。怎樣抓住時機?就是4個字——‘關口前移’,不單純是呼吸機,包括氣管插管,當發現患者已經出現呼吸衰竭的苗頭時,我們要馬上決斷,馬上插管上呼吸機。同時,如果病人出現了任何心血管或者循環方面的不穩定情況,可能就要評估為其上心臟支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由于新冠肺炎會引起本身攜帶基礎性疾病的重癥患者的并發癥,因此治療過程中的“多學科合作”也非常必要。武漢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汪道文介紹:“成立了‘護心隊’,因為我們前期進行了初步的觀察,發現大約有20%的新冠肺炎病人有心臟損害,其中一些病人損害程度非常嚴重。另外,有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遇到新冠肺炎就會更加復雜。我們發現新冠肺炎本身也會損傷心肌,導致心肌炎,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毫不猶豫地組建了‘護心隊’來維護病人的心臟。”
除了“護心隊”之外,光谷院區還組建了“保腎隊”“護肝隊”“護腦隊”“氣管插管隊”和“中藥特殊治療隊”等多支專科臨床支持小分隊,針對危重病人進行聯合治療。目前,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滿負荷運行,已經累計收治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1000余例,出院100余例。祝偉介紹:“現在是滿負荷運行,每天有出院的病人,也有相應的入院病人。我們開放床位828張,從2月9日開始收治病人以來,三天時間我們的病房就已收滿。到現在為止,我們累計收治患者1000余例,其中有100個病人好轉出院。目前在醫院的患者,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比例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