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2月3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2月1日上午9:28分,廣州市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面出現塌陷,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污車和1部電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事發路段為在建的廣州地鐵11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
昨天(2日)下午,廣州市新聞辦召開第二次新聞通氣會,就事件的最新進展進行通報。
昨天下午,在廣州市新聞辦召開的第二次新聞通氣會上,廣州地鐵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表示,廣州地鐵11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坍塌事件發生后,現場的搜救工作在持續進行中。孫成偉表示:“想方設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開展救援,不惜一切代價搜救被困人員。”
目前,3名被困人員中,駕駛清污車的2名人員身份已經得到確認,騎電動單車的人員身份仍在進一步確認中,公安部門暫未收到相關家屬的聯系。
針對事故原因,孫成偉作出回應,此次坍塌事件并不是由于盾構機在地鐵11號線沙河站附近施工引起的。他表示,考慮到沙河站附近的地質條件及周圍房屋拆遷等復雜因素,該地鐵站采用“礦山法“進行施工修筑,不存在盾構下穿造成塌方的可能性。孫成偉說:“在沙河站周邊環境影響非常局限的情況下,我們采用了礦山法修筑沙河站的設計和施工方案。”
事件發生后,沙和消防中隊于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發現現場塌陷區域流沙持續下流,水泥板也一并坍塌,水不斷上涌。在消防隊員準備救援繩索并固定好支點后,已經看不到被困人員和車輛了,整個過程不過一兩分鐘。沙河消防中隊指導員陳俊青介紹:“我們中隊到達現場的時候差不多是9:45、9:46分。到場之后指揮員第一時間去現場偵查,發現現場水泥底下流沙一直往下流,而且那里還有一臺車,旁邊好像一個人。在9:47分的時候,我們中隊在現場的時候也看不到車跟人。”
消防隊員和藍天救援隊曾多次進入現場組織開展施救,但由于現場多次發生再次塌陷,車輛完全被埋,且塌陷范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且危及救援人員安全,危及地下供電、煤氣、供水以及立交橋的安全。
根據專家組的意見,救援人員現場緊急研究,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區邊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臺后全面開展救援。
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注冊巖土工程師林本海認為,該方案是專家組在現場根據條件、結合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以后作出的決定,是合理的。林本海說:“塌方迅速發展,逼近高架橋的路基,另外地下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管線,包括煤氣管、供水管、供電電纜,還有通訊電纜等這些重要的管線設施。為了確保次生災害不再發生,不再擴展,同時提供救援搶險的平臺和條件。所以對塌陷的邊坡進行預加固和處理,這樣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展,同時為救援提供條件。”
按照救援方案,救援人員在塌陷區域安裝鋼護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尋被困人員。孫成偉介紹:“因為開挖區域也是塌陷體,地質條件非常差,也很軟,我們要確保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隨著向下開挖,我們將把鋼護筒繼續往下沉,鋼護筒護住周邊的土體,使周邊土體不再塌方把救援人員埋掉,所以我們采用了鋼護筒這種方式。”
據介紹,目前,廣州大道北高架橋狀況安全,并于昨天上午7時恢復通車。現場的電力搶修正常開展,周邊居民用電沒有受到影響。廣州大道高架橋墩及周邊的管線沉降情況監測情況穩定。塌陷區邊坡加固基本穩定,鋼護筒安裝完成,消防人員已在鋼護筒周邊安裝作業平臺,開始下一步搜救工作。目前,現場搜救工作仍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