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0月14日開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的公示期內,社會各界可通過北京市司法局門戶網站及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首都之窗”查看草案及提出意見。
相比于此前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中關于垃圾新的分類、對餐飲及其他單位場所提出了新的要求,個人不按要求投放且拒不改正的,可罰200元;而一些餐飲、旅館將可能面臨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城市生活中,垃圾分類是必然趨勢,北京做好準備了嗎?
生活垃圾,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相較于2012年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此次草案中提出: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投放,比此前增加了“有害垃圾”的分類。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認為,此前條例的基礎較好,草案進一步要推進的是如何將倡導落到實處。他表示:“2011年對于分類就有了明確的表述和要求,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分系統。垃圾分類,實際上是一個‘多元共治’的系統。原來以倡導為主,現在的草案當中,有一定的強制性、約束性,對于居民、政府、企業責任都規定得比較清楚。”
對于餐飲從業者來說,完成這個分類,挑戰并不大。霄云路美食街一家火鍋店的店長何先生表示,對于分類的工作,北京市相關部門一直都在要求。他說:“餐廚垃圾我們是要分開的,油脂是油脂,餐廚垃圾比如菜葉、骨頭等,物業、街道辦事處集中分類把它們拉走。”
記者采訪發現,垃圾分類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此前,北京市12000多名區鄉鎮代表,向市民征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意見,截至活動結束, 24.3萬名群眾參與活動,大家就生活垃圾總量控制、強制分類的獎懲措施等內容建言獻策。
據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主任郝志蘭介紹,有88%的人贊同實施生活垃圾總量控制,有92%的人贊成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有94%的人認為應當限制商品和快遞的過度包裝,有90%的群眾贊同對違法投放的單位和個人設定罰則,有91%的群眾認為應加強信用懲戒。不過,垃圾分類怎么能更有效地推進,還有一定的難點。
難點一便是如何從倡導轉化為強制再發展為習慣。一位食堂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盒子什么的,都會撿出來,不過有時候太忙就顧不上。閑的時候就得撿出來。”北京大興某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咱們小區的垃圾桶現在還沒特別那種……您能分清,但是有些人分不清,他就會隨便投。”
記者隨機采訪的很多市民也表示,確實還沒想好怎么安排。“分類好是好,但挺麻煩的。一樣一樣的,家里得擺多少個兜子。”
針對投放可能出現的問題,草案中特別提出,單位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個人違反投放要求拒不改正的,處200元罰款。劉建國認為,對拒不執行的責任主體進行約束,是分類落實的重要環節。他說:“過去只是強調對企業、政府有一定的約束處罰,現在要把對居民個人的約束措施也就是罰則都加進去,讓居民能夠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履行自己的責任。”
當然,劉建國強調,垃圾分類最終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環境、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解決源頭問題還遠遠不夠。更需要解決的還有各個社區附近的垃圾清運點的分類工作。北京市人大代表陳桂平說:“一定要在源頭上進行分類,在中端的清運過程當中,或者末端一定要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轉運、處理能否跟得上是垃圾分類落到實處的第二個難點。記者昨天(15日)走訪了西城區的一些垃圾清潔站,清潔站工作人員說,清潔站接受的附近居民或單位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都分好類了。
但是,在該清潔站下屬的一個清運點,記者看到一袋袋垃圾被運來,工作人員將其傾倒在站點的一個地坑翻蓋板電動開閉裝置中,廚余、紙張、瓶子等各種都在其中。
工作人員稱:“裝滿了,車就拖走了。有的分了,有的沒分,大的廚余不讓倒,袋里的就沒法管了。”“在這兒沒法分,這兒垃圾可多了,那得排多少車啊。”
此外,在一些細則的具體操作上同樣有待進一步解釋。比如,草案中引發關注的:一些餐飲服務提供者、餐飲配送服務及旅館被禁止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及用品,如果有相關行為,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這一點將如何落實,對于從業者來說,現在也仍是未知數。
有從業者表示:“一次性的東西,舉個例子,比如客人打包的東西怎么辦?可能可以用可回收、可利用、質量好的,做餐飲不可能杜絕客人打包這些東西。”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三個多月以后,上海發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居住區達標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居民普遍參與垃圾分類,部分居住區的居民養成良好習慣,已不需志愿者值守。劉建國認為,在細則、執行及硬件配套等工作上,北京各責任主體還需繼續推進。他說:“條例出來了,相應的環節、重點問題上的實施細則還得盡快制定出來。后端設施要做好準備,能夠和前端的分類形成良性的銜接。能力不足的要趕快把它補上,結構不合理的要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