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昨天(6日)繼續對山西、湖北進行反饋。去年年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山西、湖北省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并分別針對大氣污染防治、長江保護修復工作統籌安排專項督察。
雖然督察組在兩個省份,一個著重關注水,一個更關注大氣,兩地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但昨天(6日)發布的督察意見顯示,兩省均存在整改措施不嚴不實的情況,其背后凸顯的是地方在整改措施落實上“打折扣”“講條件”,敷衍整改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
湖北省會武漢,一直被稱為“百湖之市”,城市內列入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有166個。但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督察組發現,武漢2015年水質優于Ⅲ類的湖泊僅占總數的零頭,劣于Ⅴ類的占比卻高達23%。為此,督察整改方案要求,武漢市建成區2017年底前應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但“回頭看”時發現,武漢湖泊水質并未改善,2017年水質劣于Ⅴ類的數量比2015年還增加了11個,達到48個之多。
中央第四生態環保督察組組長李家祥痛心,作為武漢第三大城中湖的南湖去年前三季度,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分別比2017年上升17.6%、13.3%和7.2%。因為污染長期未改善,年年都有“水華”事件和死魚現象發生。而在這背后,“南湖水環境提升整治工程無一落地”。
李家祥指出:“南湖周圍污水直排問題,整改進展嚴重滯后,武漢市水陸續出臺多個整治方案,但部署慢,落實少,整治工作至今無一建成,南湖水質長期為劣Ⅴ類,環湖43個排口中有17個明顯有大量的生活污水。舊賬未還,一些開發區又欠新賬,江夏區報紙山街何家湖小區及周邊新建樓盤,每天幾千噸污水直排黃家湖湖邊塘。”
與此同時,湖北長江沿線工業污染和環境風險依然突出。督察組發現,目前湖北仍有105家重化工及造紙企業,分布在長江、漢江岸線1000米內。包括湖北省鼎龍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平煤武鋼聯合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等重化工企業2016年以來多次超標,但當地環保部門只以罰代管,企業違法排污問題至“回頭看”時仍未徹底解決。
而在湖北天門市,督察發現,在2015年啟動的天門河沿岸截污整治,投資逾億元。但2017年底投入使用后不足一年,截污管道已出現嚴重破損。因為水環境質量惡化,天門市年年被處“涉水環境限批”,但地方擅自縮減限批范圍,在限批區域內審批涉水項目達48個,占全部涉水項目的45.7%。
生態環境部此前曾多次強調,督察整改重在落實,但在“回頭看”中發現,敷衍整改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山西,督察組發現,一些地方違背國家政策要求,放任焦化產能快速擴張。中央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組長朱之鑫批評,焦化產能沒有做到“優化”,反而越調整越多。他指出:“全省當前在建焦化項目8個,涉及新增產能1070萬噸;擬建項目10個,涉及產能指標1336萬噸。省發改委、經信委2017年11月聯合印發《山西省焦化產業布局意見》明確提出‘太原全市嚴禁新建、擴建焦化項目’,但僅過兩個月,兩部門就以太原市保留焦化產能有其合理性為由,建議省政府同意清徐縣通過產能置換,新建、擴建焦化項目,且太原美錦焦化等3個項目共計700萬噸焦化產能已獲備案。”
督察整改方案是地方推動整改落實的具體操作文件,需要結合整改問題和地方實際制定針對性措施,但督察組在長治、大同、臨汾、太原、晉中等不同城市,卻看到了雷同的“方案”。朱之鑫說,太原的整改方案里甚至有“對大同、運城開展第四輪省級督察”,這些要求就是照抄山西省整改方案,甚至沒有把別的地市名稱去掉。長治市煤炭工業局2017年8月4日印發實施的整改方案,竟引用2017年9月11日和27日印發的文件作為依據;晉中市榆次區整改方案印發時間居然早于督察反饋時間。
督察強調,兩省省委、省政府應根據督察反饋意見,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