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孫葉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特別報道《神圣使命》,今天推出第九篇:《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讓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國》。
人工智能會給未來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2018年,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現場演示了訊飛翻譯機,話音剛落,機器瞬間給出了實時翻譯。
2003年,劉慶峰第一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最近這些年,劉慶峰始終把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作為自己履職的重要內容,所提的建議大多數都關于人工智能。劉慶峰說:“這些年每年都有議案和建議,我覺得很多都被采用了。我在前年兩會專門提出人工智能的十項建議,從源頭技術創新到產業生態打造等;前年7月份,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很多內容都被采用進去了。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人大代表,如果聯系自己所在行業和單位的特點,認認真真地寫議案和建議,議案和建議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等領域深入推進。當年,劉慶峰也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第一必須落實在具體的場景下,你不要泛描述說人工智能對醫院有幫助,你必須看得見,要有真實的案例。第二,只一兩個案例還不行,要用統計數據說話。”
同年3月,科大訊飛“智醫助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合肥市廬陽區雙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上崗,為社區醫生賀奇和他的同事們提供鑒別診斷。“它方便,我們門診一天60個病人,如果1個病人節約1分鐘,就能節約60分鐘。”賀奇說。
過去的一年,“智醫助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使用的怎么樣?人工智能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作用大嗎?劉慶峰和賀奇交流了起來。
劉慶峰:咱們在社區每天的復診意見大概多少?
賀奇:我看了一下,對我們中心可能每天平均要達到100多條。
劉慶峰:你有其它什么建議沒有,比如還應該增加哪些功能等?
賀奇:從我們使用的過程中看,我們需要第一診斷是什么?需要第二診斷是什么?邏輯性它沒有,它沒有抓住重點。
劉慶峰:對,這個建議非常好。我們現在已經在增加,而且把它作為過程性診斷。
數據顯示,目前安徽先期試點的四縣一區,“智醫助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每天提供的復診建議超過16000條。2019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智醫助理”項目再增加50個縣(市、區)。劉慶峰說,人工智能不是要代替醫生,而是作為醫生的助手,幫助醫生提高效率、提升水平,從而減輕醫生的壓力。“好醫生少,要通過人工智能的能力把好醫生的能力學習完以后由人工智能投放到一線。如果按照分值算,原來五六十分的醫生通過人工智能助手可以變成八九十分的醫生。”
過去的一年,劉慶峰在為國家對人工智能的重視欣喜時,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說:“去年一定意義上是方向性的,今年我們認為已經看準了,應該是從方向到一步一步地落地了。”
劉慶峰告訴記者,如今,人工智能已經走過了開拓應用找機會、看場景的1.0階段,進入到了大規模應用推廣的2.0階段。他認為,2019年,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的落地年。今年全國兩會,他的主要建議仍然是關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將人工智能的能力集成進去,對整個社會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會使得我們未來社會的投入大幅節約,能夠辦的社會事業越來越多。”
記者手記
我是記者王利。語速極快、邏輯清晰、目光炯炯,這是采訪中劉慶峰給記者最深的印象。即使采訪當天,劉慶峰身體不適,嗓子沙啞,話語間那種開拓者的激情與自信仍然溢于言表。這種邏輯、激情與自信貫穿于劉慶峰履職的過程中,當全國人大代表十幾年來,他說實話、辦實事;對于人工智能,他始終滿懷信心。
代表履職情況與人工智能,就像是劉慶峰的話匣子,一旦打開,就會滔滔不絕。他說,身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感到很自豪,因為他提的很多議案和建議都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重視和采納。這些年,劉慶峰提了很多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議案和建議,在他看來,一個人大代表要發揮作用,就應該聯系自己所在行業和單位的特點,認認真真地寫議案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