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春節期間,叫車、寄快遞、出去吃飯、看電影……許多人發現,很多買賣都漲價了。隨便舉幾個例子——韻達快遞表示:春節期間每單加收10元;正月初一全國電影票的平均出票價較去年同期上漲約15%;叫車平臺每單加收6到9元不等的服務費等。
春節前后,一些行業出現集中漲價的現象,近幾年似乎已經成為常態。盡管人們對這種“春節模式”的經營表現出一定的理解與寬容,但企盼加強監管、規避亂象的呼聲仍不絕于耳。
近年來,服務行業里的“春節式漲價”已經非常普遍:洗車價格上漲、理發支出翻倍、保潔費用增加,如果您外出,還可能遭遇住宿漲價。不過在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對此首先給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消費者劉女士說,這是對堅持節日服務的勞動者付出的一種肯定和尊重。“首先,作為一個法定節假日,春節又是比較特殊的節日,這些還在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本來就有權享有更多的工資,其次,我認為這是我作為消費者給他們的一些過年紅包,內心也比較接受這一點。”她說。
不過,正如“凡事皆有度”的道理一樣,還有一些消費者表示,“春節式漲價”可以寬容,但不能縱容。武漢市民李女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網約車的例子。她說:“一是價格的漲幅,另外一個是漲價的時間區間,還有一點是提價之后,但服務卻不能相匹配,比如我點外賣或者發布叫車訂單,可能都要等很久,甚至沒有人接單。轎車小年夜開始已經大幅提價了,提前的時間太長了。”
李女士提到的變化來自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在春節前發布的一則消息,消息稱,1月28日到2月10日,乘客使用滴滴打車需額外支付司機春節服務費,根據地域不同,從1元到9元不等,服務費將全額給到司機,滴滴不抽成。該消息發出后引發不小的爭議。不少人認為,春節期間,網約車平臺采取措施鼓勵司機多上路,或者讓司機拿到比平時更多的報酬,值得肯定,但關鍵是,司機多拿的報酬由誰出。北京市民秦先生接受采訪時表示:“網約車的消費,受益方主要是平臺,而且平臺也是經營方,在春節這么重要的時間節點,平臺完全可以采取少抽成的方式鼓勵司機多上路,感覺完全沒必要采取單方面提高乘客打車費的方式,有點不地道。”
對于這樣的觀點,滴滴解釋稱,春節期間,由于休假的網約車司機增多,手機叫車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加收司機春節服務費,是為了鼓勵司機在春節期間接單,彌補運力不足。
那么,遇到這樣的爭議,政府部門那只“有形的手”去哪了?為什么不能進行干預呢?對此,湖北瀛楚律師事務所律師黃躍飛解釋稱,目前,我國《價格法》規定有3種價格: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以上提到的眾多消費形式主要靠市場調節定價。黃躍飛說:“比如春節期間一些服務行業漲價,絕大多數行業都屬于市場定價,而且從經濟規律來說也合理。但是有些時候消費者感覺到漲得好像不合理,比如漲到五倍、六倍,情況比較嚴重,目前從法律規定的角度而言,對于該行業的市場定價沒有明確禁止這樣的漲價行為。”
另外,黃躍飛律師提醒,如果商家在“春節式漲價”過程中,有價格欺詐行為,應另當別論。而且,明碼實價并不意味著不是價格欺詐。比如,存在虛構事實、虛標價格,或者先漲價后降價等行為,即使是明碼標價,其實質也是一種欺詐。消費者這時要摒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怕麻煩心理,勇于監督、主動向12358舉報。
黃躍飛律師也表示,在網約車、酒店客房、理發服務等服務形式中,遇到“一房、一車、一發廊難求”的情形,市場已經無法發揮調節價格的作用,消費者無法經由行使消費選擇權對不合理漲價發揮抑制作用。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對節假日有關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公布相關消費市場總體用工成本數據,從而設置漲價“天花板”。黃躍飛介紹:“政府服務職能里面有一項比較重要,比如信息的公開,特別是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公開。在春節期間,政府如果可以公布一些類似于特別普遍的行業,在這個階段比較合適的勞動力成本的成長空間的數據,給消費者或者市場作為參考,可能也對整個市場有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