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劉天思 紀樂樂)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1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通州區政府共同發布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已經編制完成,于昨天至2018年7月20日向社會公告,聽取公眾意見建議。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到2035年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成為低碳高效的綠色城市、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態的海綿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據了解,此次《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嚴格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進行了細化落實,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規模約1億平方米。同時,劃定約9平方公里戰略留白地區,為城市后續發展預留空間。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實現生態空間面積達到總面積的40%以上。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總規劃師施衛良表示,這次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編制著重突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本次控規將以人民為中心,在規劃中把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融合在一起。通過規劃剛性管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的綜合協調;通過精細化的城市設計與標準構建,突出建筑風貌、生態環境、公共空間的管控,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體現為人民服務,體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通過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有效疏解和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保障首都功能的有效實施。
根據這份規劃,“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規劃著重提出要處理好水與城、藍與綠、古與今的關系,全面增加綠色空間總量,實現森林入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人。在城市風貌方面,規劃提出通過重構城市空間秩序,依托大運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輝的城市風貌。同時,規劃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設置,就近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閑等需求,實現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達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可達家園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率達到100%。
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表示,未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實現六元平衡。在他看來,此次城市副中心規劃提出的家園概念非常重要,F在我國進入生態文明階段,將職住平衡與家園概念結合,并依此提出六元平衡,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過去僅強調職住平衡,都很難做到。而這次通過大數據模擬,最大可能在15分鐘內滿足職、住、醫、教、休、商業服務六方面的需求,此種模式從根本上省去了大都市每日無謂的交通來往,也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
吳志強指出,此次規劃在六元上做了大規模平衡,這對未來城市規劃將產生重大歷史性影響。
據介紹,此次公告采取網上公告加現場公告形式,為期30天,市民可通過現場留言、網站留言、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參與提出意見建議。21日起,市民可登陸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網站和通州區政府網站,了解規劃草案主要內容。6月26日起,市民可通過網絡預約參觀“建設新時代的千年之城”規劃草案公告展。為方便市民就近參觀,規劃草案將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廳和通州區潞城鎮展廳同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