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團圓。但是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總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他們或堅守工作崗位、或身處異國他鄉……中國之聲在節日期間推出特別策劃《春節異鄉人》,感受這些異鄉人的春節冷暖。
賈俊偉、王燕2015年末從山西高平老家來北京打工,2018年,是他們在這里度過的第三個春節,人在北京,心在家鄉,十四歲的兒子昊天是他們最大的牽掛,中國之聲此前的特別策劃《爸爸媽媽我來啦》,記者陪伴昊天前往北京,與父母團聚。這個春節,他們如何度過?
北京良鄉,是賈俊偉、王燕夫妻倆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中心區域一個小型購物中心地下美食城的水吧里,后排依次排列著榨汁機、可樂機、熱水機,前排有爆米花、銀耳湯和瓶裝飲料:
一個人收銀,另一個人做飲品。這個長條形的區域,是夫妻倆的小小戰場。賈俊偉告訴記者:“七點四十多我從家里出來,來了先做準備。因為做飲料最起碼九點開門, 一開門顧客有人來,有些東西得準備好。尤其那個銀耳湯,早上來了頭一件事就是接純凈水,然后開始煮,必須得煮夠時間才能(煮透)。”
來北京之前,賈俊偉在山西高平老家的一個煤礦上工作,“我以前為井下送料,井下需要什么東西,我們有一個班專門往井下運輸東西。”
因為產能轉型升級的需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要求在2015年底,全國關閉2000處以上小煤礦,賈俊偉所在的礦,效益也不好。“那時正好趕得不好,工資老是欠著。正好那段時間,欠了好幾月沒發工資,也是著急沒辦法,想著不行,得找點事。”
這是人到中年要面臨的壓力:上面有老人要贍養,下面孩子還在念書。那一年,兒子昊天11歲。王燕再不舍得,也跟著丈夫來了北京。沒成想,落腳的地方,跟兒子的名字一模一樣,經過昊天大道,不遠處還有一個昊天廣場,王燕看了又看:“那時看見‘昊天’兩個字就哭了。這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
那一年,夫妻倆自己在北京過的年,“那會兒我們剛來,昊天不在,我們過年還不如不過年。那會兒出去,人家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我們就兩個人,晚上都睡不著。就在良鄉這兒轉了轉,沒有心情。”
十一歲的男孩,正在拔節,夫妻倆心里覺得虧欠。七八個月后的暑假,王燕急匆匆的把昊天第一次叫來北京。一家三口,在北京的這個二十多平方米小小避風港里,緊挨著大床床頭的那個墻邊,立著一張藍色格子的折疊床,如今是媽媽王燕睡覺的地方,那是她剛來北京時,置辦的第一樣“家具”。“說孩子要來,時刻準備著,搬家一直帶著這個床。剛來就買了,說要是想孩子,能把孩子接過來。這是我爭取的,我說得弄個床,他爸說那就弄。當時也不近,讓人家拉貨的送過來的。孩子來了,什么都無所謂。覺得渾身是勁,跟我們來團聚,心里高興。孩子要來了,這天怎么這么長,一天還沒完,來了之后又嫌時間短,一天又過去了。”
兒子想吃什么,賈俊偉也從來不含糊,五十多塊錢的一盒蝦仁,買完找隔壁檔口關系好的大師傅炒。兒子最近喜歡吃蝦,炒完的一盤,夫妻倆一口沒吃。
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昊天在學習上反而爭氣。在離購物中心步行十分鐘的家里,昊天寫完作業后,中午、晚上就到購物中心找爸媽,一來解決吃飯,另外也可以替一下班,讓爸媽輪流吃點飯。臨近過年,客人格外多。
昊天的新衣服也在購物中心搞定,一件春秋的拉鏈帽衫,媽媽覺得這會兒不太應季,但昊天覺得以后穿的機會比較多。
王燕告訴記者:“買衣服糾結了好長時間,現在小孩跟以前不一樣。衣服也不知道適合他穿還是不適合他穿,價格也不少。他來買衣服,感覺還沒逛就買上了,我想多轉一會兒,多陪他一會兒。”
大年三十這一天,一家三口人,買了些肉,包了餃子,又湊在一起,用手機看了會兒春晚。這跟記憶中的年節,不一樣。昊天喜歡在過年這幾天找小伙伴放炮,“在老家做什么事都比較有氛圍。但是父母想我,我就在這,我覺得這比較重要。”
賈俊偉說,雖然這三年,沒能回老家過個年,但是兒子來了,就是團圓。“以前三代人都住一起,我爸喜歡做。他都不用絞肉機器,就把肉割好之后,剁肉。我們要是在家,還要炸個丸子,還有個順口溜: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拿擔子挑土,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去買蠟燭,二十九去買酒,三十燙豬蹄兒,初一開始就要給爺爺奶奶作揖了。孩子來了心里頭就感覺仨人在一塊,還挺不錯的。”
再過些日子,寒假結束,昊天又要回到高平,夫妻倆還要留在異鄉,繼續撐起家庭的責任。賈俊偉說,如果昊天以后能考上北京的大學,那這里也能真的變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