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底召開的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指出,我國五年共減貧6600多萬人。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新辦近日在介紹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時透露,十八大以來,全國共選派277.8萬人駐村幫扶。這支龐大隊伍中的兩個人,她們的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1月5日上午8時30分,貴州遵義市總工會女干部徐梅的告別儀式舉行,近千名領導干部、職工群眾,自發前來送這位90后扶貧干部最后一程。
徐梅,1992年3月出生,貴州遵義人,2017年8月抽調到遵義市派駐習水縣脫貧攻堅督導組工作。2日下午4點左右,徐梅在前往習水縣開展督導扶貧工作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因公殉職,年僅25歲。
按慣例,通常會請徐梅的同事來回憶她生前的工作和成績。不過,徐梅的男友張永勝或許有跟同事們不一樣的視角。
張永勝表示:“在工作上她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每天都不辭辛苦地上山下鄉,沒有因為自己是女同志就偷懶。她每天跟男同志做一樣的工作,我聯系她的時候,她都是在工作。”
作為男友,張永勝和徐梅相處的機會卻無比寶貴,只因為女友是一名扶貧干部。而徐梅也無愧于這個光榮的崗位。作為組里唯一的女性成員,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讓同事們對她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擔心,轉變成后來的敬佩。徐梅的同事、遵義市脫貧攻堅第二督導組成員吳建強回憶:“我們有一個組,回來的時候已經晚上9點、10點左右。徐梅一直等他們回來之后,把這個組的問題梳理統計出來。我當時就說‘徐梅,已經凌晨一點多了,你休不休息?如果累了我們明天再繼續’。徐梅同志說‘吳老師,不了,每天的問題我們一定當天把它搞清楚,哪怕是凌晨一兩點、兩三點,不搞完不休息。我一定能堅持得了’。”
徐梅等人披星戴月收集到的數據,最終一定會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老百姓的錢袋子上。習水縣三岔河鎮三岔河村村民袁樹清感慨,女干部就是心細,“她問我們這里路有沒有通、水是否修通、哪些是精準扶貧戶、哪些是該評的沒評到、是否有沒評的,事無巨細。然后,我帶她去看我們的路、水,全部看了一遍。她確實對工作很負責任。”
徐梅的追悼會上,當地群眾送來了一副挽聯“痛失人民好公仆,哀悼扶貧美戰士”,表達了對這位年輕干部的愛戴與哀思。3日,貴州省總工會作出《關于追授徐梅同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的決定》,并號召全省廣大工會干部向徐梅學習。
榜樣永遠不會形單影只,他們總是不斷涌現,但我們不希望總用這樣的形式認識他們。2017年12月30日清晨,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婦聯的郭琴等4名同志放棄節日休息,前往幫扶點回龍鎮宏豐村開展扶貧工作。途中,車輛發生側翻墜河,4人全都受傷,其中郭琴經搶救無效,不幸遇難,年僅44歲。當時,她衣兜里還揣著剛幫貧困戶辦好的殘疾證。
2017年5月,鎮安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關鍵時刻。面對宏豐村村班子力量薄弱和貧困戶集中的現狀,作為駐村隊員的郭琴主動請纓擔任村第一書記。此時,距離兒子高考只有一個月。鎮安縣回龍鎮宏豐村黨支部書記候期乾回憶:“郭琴同志6月5日任第一書記,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因為她兒子馬上要高考,她自動請纓來當第一書記,并未考慮兒子考學前途的問題,一心扎在我們村上,全身心地想著老百姓的家事。”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郭琴沒有休過一天假。她包扶的貧困戶都在山上,有順路車的時候能坐車上去,沒有車就只能走上去,來回需要三個小時,回來經常滿身泥水。經過調研,郭琴決定利用村里的河道平川地,建設規模化現代農業園區,從而根本上解決宏豐村的貧困問題。她還幫助籌資30余萬元,解決了啟動資金難題。
記者找到了郭琴生前留下的一段珍貴錄音。這是郭琴為一個公益項目做講座時的錄音,從中可以看出,她一直非常關心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等問題。
鎮安縣委已追授郭琴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年均減貧1300多萬人的奇跡般宏大數字背后,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扶貧干部。他們就在貧困群眾的身邊,井邊不見,地頭就能看見。扶貧不是鍍金,扶貧不光流汗,扶貧還可能會流血。徐梅和郭琴們的精神深深鼓舞著我們,在脫貧路上不畏艱難,繼續奮戰,確保啃下脫貧這塊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