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無人機相關技術的成熟以及人們日益增加的興趣,無人機在工作、生活中的使用日趨廣泛。目前,民用無人機在應急救援、環境監測、電力巡線、航拍測繪、農業植保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近年來無人機黑飛影響民航客機飛行安全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無人機與客機碰撞首次試驗:威脅民航安全
為研究無人機與民航客機碰撞的風險,民航局于近日在航空工業航宇襄北試驗基地進行了無人機與客機碰撞首次試驗。此次試驗,是中等質量的旋翼無人機與客機風擋在典型速度下的撞擊。
撞擊結果顯示,客機的風擋外層玻璃破碎,通過與仿真結果進行比較,無人機的制造材質、飛行姿態、飛行速度、體積重量、以及客機被撞擊位置等因素,均會對客機機體結構的撞擊損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民航上海審定中心總工程師戴順安表示,研究結果將作為無人機運行管理規章、設計制造的技術指導和決策依據,“無人機的干涉主要在機場本場區域,在高空飛不上去。我們確定的高度和速度也是國際上通常設定的,主要針對無人機和運輸飛機產生干涉或近似碰撞的情況下,會產生什么后果。”航空工業航宇公司試驗部副部長、火箭撬試驗總指揮龔明生介紹:“此次試驗的運行速度是151m/s,相當于民機500米高度碰撞時的速度。”
針對無人機“黑飛”問題愈演愈烈的態勢,民航適航審定中心啟動了運輸類飛機與無人機碰撞后果及安全風險研究工作,指派民航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成立項目組,聯合相關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組建課題研究團隊,共同開展無人機與運輸類飛機結構的撞擊試驗研究。
此前,國內發生過多起無人機“黑飛”擾航事件,給民航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比如今年4月17日,成都雙流機場空域闖入無人機,導致11架飛機備降重慶、昆明機場;18日,又有一架無人機闖入成都雙流機場凈空區,導致13架飛機備降重慶江北機場,6架備降貴陽機場。
國際:無人機碰撞事件也呈多發態勢
國際上無人機干擾民航飛行事件也呈多發態勢。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2010年~2016年統計報告顯示,歐洲范圍內發生的無人機碰撞飛機或險些碰撞事件近1000起,其中有3起已確認為無人機碰撞事件,并造成飛機結構損傷、帶來經濟損失。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統計數據表明,無人機和飛機的危險接近事件從2014年之后逐年飆升,截至2016年8月已達650起。對此,民航上海審定中心總工程師戴順安表示:“這次試驗我們規劃了五次,主要是定性的,后續我們準備做風險分析的工作。”
無人機如果撞上了民航客機,威力到底有多大?重慶機場相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報道中表示,如果飛機的時速在300公里/小時,與5公斤級的無人機相撞將產生7萬牛頓的沖擊力;如果飛機的時速在900公里/小時,與10公斤級的無人機相撞將產生125萬牛頓的沖擊力,比一顆炮彈的威力還大。
如果無人機與飛機相撞或被吸入飛機發動機,其能量不亞于一顆小口徑炮彈,甚至會直接洞穿機體,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飛機在起飛和落地階段是飛行的關鍵階段,在這短短10多分鐘里,任何的變故都可能導致空難的發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公司首席試飛員孫毅表示,客機最怕的是被無人機撞到發動機或風擋,即駕駛員所在位置上。如果撞到風擋上,可能會傷及駕駛員或風擋受損阻礙駕駛員的視線,對客機安全造成威脅。
根治無人機“三大法寶”
如何杜絕無人機黑飛?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簡稱AOPA)執行秘書長柯玉寶給出了根治無人機的“三大法寶”。首先建設“無人機云”,利用電信部門在全國各地的信號塔,來完成無人機的定位。后方人員可以通過Wi-Fi、4G或5G信號能實時查詢并追蹤所有無人機。簡單而言,民航局在云服務商和無人機個體之間建造一個數據中心,接收所有上云無人機的飛行數據,從而達到知道誰在飛、在哪兒飛、在干什么的效果。無人機云,類似馬路上的探頭。目前,像大疆等已經接入了民航局的交互系統。
由于一些軍事基地、機場等特殊場所,不允許無人機隨意亂飛。所以,上云監管之后,還要配備第二招,建設“無人機電子圍欄”以及云數據的接口規范。通過電子圍欄解決普通飛手誤闖誤進國家軍事目標、核電站、機場等場所問題。更直白的說,今后設定電子圍欄后,解決了普通飛手不知道哪兒能去,哪兒不能去的問題。
對于那些明知是禁飛區,還要冒險頂風作案的飛手們,需要祭出第三招,設立“反無人機技術”。公安執法部門將通過這套反制系統,把妄想利用無人機干壞事的飛手直接控制住。此外,像沈陽“低空安全示范基地”,天津無人機“共享機場”等的建立也可以避免黑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