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德州5月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跟很多政府職能部門相關、也是司法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但是在實踐中,有些事貌似很多部門有責任管,但卻因為沒有滿足類似于“孤兒”“問題少年”等條件,使得處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無法得到有效的幫助、救助、矯治,甚至導致悲劇的發生。
5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國刑事訴訟法學會研究會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分別將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人民檢察院確定為創新實踐基地和研究基地,在全國力推未成年人保護多部門聯動機制與網絡平臺建設。武城縣模式到底有哪些可借鑒之處?
亮點一、強化職能,未成年人檢察業務一體化
在武城縣檢察院,凡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均統一分流至未檢部門審查辦理。檢察官在辦理一起強奸未遂案中發現,被害女童囡囡心理受到嚴重傷害,而她的父母均身患重病,囡囡還沒有戶口,上不了學辦不了低保……檢察院對她展開了全方位救助。武城縣檢察院未檢科副科長朱學輝介紹,“我們給她提供了司法救助,就聯系了濟南的醫院給她做了親子鑒定,親子鑒定以后公安才能給落戶,現在已經成功的上學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給她進行了多次的心理輔導,步入到了正常生活。”
武城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楊成武告訴記者,一體化辦案實質是為實現未成年人合法利益最大化,“尤其涉及性侵的女孩子,公安詢問完了,檢察院還要問,法院還要問,三番五次地去問,實際你是為了保護還是又一次地上海她?一體化辦案,這個工作批捕工作你來做,公訴工作還由你來做,為什么?就是你批捕以后盡量不要再去打擾這個孩子。”
亮點二、植根群眾,構建全社會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
2015年以來,武城縣檢察院通過互聯網,打造未成年人保護檢察監督信息平臺,建立覆蓋城鄉、代表廣泛的五千多人的信息員隊伍,及時收集、篩選、甄別、反映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相關信息。2016年2月信息員反映,8歲小亮,5年前父母因車禍雙亡,一直沒得到任何賠償,孩子的親屬因利益之爭,均不提供相關證據,“當時他們反映的時候,離保險索賠訴訟時效還有一個月,我們立即聯系民行科,對他展開調查,從保險公司把副本拿了出來,進行支持起訴,及時把保險訴訟時效給中斷了,我們再進一步展開調查,最后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向這個孩子支付保險賠償金21萬余元,現在保險所有的賠償金都已經全部到位了。”
平臺運行以來,信息員錄入信息1200余條,已解決問題1100余件,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40%。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肯定了武城檢察院全程監督救助的作法,“今天我們看非常簡單,比如我們的信息平臺,就是四個按鈕,接收信息、派發信息、處置信息、結案。但實際我們在工作當中,遠遠不是這樣的,很多兒童是需要我們長期跟蹤的,他的整個救助、康復是個相當長的過程,所以這方面我們更需要專業的力量的參與,一個是提高它的可及性,使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到這種服務,再一個就是怎么樣提高我們專業的技能!
亮點三、部門聯動,形成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新常態
未成年人保護檢察監督信息平臺將團委、婦聯、教育局、食藥監局等30個相關部門納入信息平臺成員組織,形成司法引導、多部門合作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工作機制。依據檢察職能開展相關的活動,對于行政執法部門,如果是不作為或者是有違紀違法的,我們主要是監督。
典型案例顯示,檢察院依據信息員反映的縣醫院醫護人員有向產婦強行推銷奶粉的線索,對15名涉嫌受賄的人員立案調查;幾所中小學附近有包子鋪使用含鋁泡打粉,檢察院監督公安機關對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犯罪嫌疑人立案查處;網吧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文化執法局僅罰款5000元,沒有依法并處停業整頓,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該局迅速制定整治方案,聯合工商、公安對網吧開展集中治理,關停處罰違法網吧13家,凈化了校園周邊環境。
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檢辦副主任史衛忠分析武城模式,“聚焦監督主業,創新工作機制,實現全面保護,這是我對它價值的定位。”
團中央權益部副部長姚建龍對平臺追責機制給予肯定,“武城是以法律監督權作為載體,破解責任稀釋定律,十大版塊自動分流,分流之后你7天不受理,我要提醒,15天不受理,就要追責了,檢察院追不了,還可以轉到紀檢監察部門,所以這是把利劍!
中國刑訴法學研究會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宋英輝教授認為,未成年人保護聯動機制應該在全國推廣。過去在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各個部門條線分割,信息不能共享,資源不能整合,重復投入,有的做的很好,有的有短板,武城這個模式正好是針對現實中的問題,把各個部門整合起來,信息可以共享,資源可以充分發揮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