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4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密集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也全面推開相關監督工作,劍指危害民生犯罪,特別是環境資源、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犯罪。這些工作包括哪些內容?又將對犯罪行為造成什么樣的打擊呢?
專項監督活動一、劍指破壞環境資源犯罪
最高檢偵查監督廳副廳長韓曉峰介紹,2015年至2016年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與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重大案件9批62件,“騰格里沙漠污染環境系列案、江蘇泰州靖江911污染環境案、西安篡改環境監測數據案等經過認真督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國檢察機關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4017件4853人,271人因涉嫌職務犯罪被立案。韓曉峰介紹:“海南、河北、江西、四川、貴州、湖南、青海等省均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保護環境資源的小專項活動;浙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破壞漁場漁業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成效明顯。”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強調,雖然監督了一批案件,但是有震動、有影響的案件比較少;有的經濟大省、辦案大省數量一直上不去;空氣、土壤、水資源污染明顯嚴重的地區,監督案件反而不多,“如京津冀、東三省等地不時爆發的嚴重霧霾天氣,黃河、長江流域水污染問題等。”
最高檢部署,2017年至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繼續開展為期兩年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用環境資源保護形勢不明顯好轉決不收兵的態度,扎實工作,推動取得新的成效。重點監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污染環境犯罪,特別是空氣、水體方面的犯罪。盯住重點區域,尤其是污染嚴重的京津冀、長三角、東三省、長江流域。
專項監督活動二、重拳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
2015年至2016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期間,最高檢單獨掛牌督辦或者與公安部、食藥監總局聯合掛牌督辦的食藥領域重大案件就有6批85件,各地檢察機關也是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如天津的“毒瘤鎮”制售偽劣調味品系列案件,天津市院就是從網絡媒體獲悉后,及時啟動立案監督程序。
最高檢要求,新一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各級檢察機關要積極主動與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機關溝通協調,爭取支持。孫謙表示:“線索來源是前提和基礎,各級檢察機關要通過走訪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受理群眾舉報、控告等傳統方式,發現立案監督線索;同時要利用大數據分析,兩法銜接共享平臺,網絡媒體觀察員,相關部門的調查報告等,及時發現監督線索。各地一定要特別關注網絡信息,發現之后,相關地方檢察院一定要有所行動。”
最高檢還要求加強個案協作,深入到問題嚴重的領域、地區,深挖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緊盯問題嚴重的領域和影響重大的案件,要把有限的司法資源用在刀刃上。重點監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犯罪案件。
專項監督活動三、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進行監督
孫謙介紹, 2015年以來,最高檢選擇山西等十個省市進行此項監督試點,“這項工作做好了,對于偵查機關提請逮捕批準率的提高,保證偵查質量,甚至保證警察不犯錯誤、不違法,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高檢要求各地檢察機關因地制宜,全面開展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的監督,把保證證據合法性,確保指控犯罪的效果作為主要工作目標,結合實際,確定不同監督模式。對于主城區,城鄉結合部,刑事案件高發等重點地區的派出所,可以采取派駐公安機關檢察室或檢察官的模式。
最高檢要求檢察機關監督聚焦偵查違法易發多發問題。孫謙表示:“監督的重點是群眾反映強烈,影響和諧穩定,違法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的案件;偵查活動中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非法取證案件;以及采取強制措施、強制性偵查措施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