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減少 拼音學習向后排
2016-09-01 09:10: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陳愉心 江蘇臺記者沈陽 陜西臺記者王道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中小學生將迎來開學的第一課,此前熱傳已久的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福建、廣東、廣西、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的百萬中小學生,將開始使用新版教材。與舊版相比,新版教材使用大開本排版,水墨畫插圖,拼音和漢字的識字量均有所減少。
改版后,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不僅“長相”變了,內容也比以往更加關注兒童的需求。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紹,減少識字量并不代表減少學習任務,而是調整了學習板塊,把更多空間留給口語交際和閱讀,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那么,新教材,新在哪兒?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入小學學拼音是幾代人的“第一課”,但是新版教材在集中學習拼音之前,先安排了1個識字單元。翻開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的第一課,看到的不再是漢語拼音,取而代之的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中文字。以往的舊版教材中,漢語拼音教學時間非常緊張,往往一個月內就要結束拼音課程,老師趕進度,學生跟不上,家長也焦慮。很多小學新生家長索性提前給孩子報輔導班加班加點。拼音教學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不僅知識量大、難度較大,而且學習起來較為枯燥,很容易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的情緒。將拼音學習的知識點向后安排,這不僅是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同樣是對家長和教師的“減負”。
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程淑絨表示,小孩從剛開始學說話,他都說的是漢語,生活中主要見到的也都是漢字,這樣學字就會比較容易些。另外現在入學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學英語,英語的字母跟漢語拼音是一樣的,只是讀法不一樣,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學拼音的話,可能會跟英語字母產生混淆。
那么拼音和漢字,孩子們更偏向于先學哪個呢?受訪的學生告訴了記者他的答案:“漢字,因為我覺得漢字有很多知識,而且我也覺得我對漢字很好奇。”
先識字,再學拼音,是不是意味著課本要求多學一些漢字呢?其實不然。新版教材的識字量要求比起以往來說降低了,由原來的400字減少到300字,幅度達到25%。減少的100個字,多是孩子們在生活中不太能用到的。識字量的減少并不代表減少了學習任務,而是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口語交際和閱讀,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此外,新版教材中的寫字總量也有所減少。一年級上冊,原教材是每課描紅一遍、抄寫五遍,而新版教材改為描紅一遍、抄寫兩遍。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小學部語文老師薛藝婷說,總體來說“簡單了。”降低了孩子學習的負擔,包括一些生詞,還有課文,減少了很多要背誦的課文,可以看出來,更加重視讀了。
有教師和家長擔心,漢字的書寫次數少了,孩子對漢字的識記會不會受影響?對此,重慶市教師何小兵解釋,不是重復練習的次數越多,書寫的質量就越好。“重復太多次這不但損害了學習的興趣,而且造成書寫的畏難情緒。”其實,小學階段的總識字量沒變,一二年級少識的200字,會放到三四年級去認。而一到四年級沒學會寫的400字,則統統安排進五六年級的課本中。因為對五六年級的大孩子來說,寫字變得容易多了。簡單來說,識字進度的調整,是為放緩語文學習坡度,減輕小學低年級孩子負擔和畏難情緒,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體會閱讀樂趣。在課文的選擇上,新版教材回歸經典,更加重視傳統文化,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新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包括《詠鵝》、《憫農》、《古朗月行》以及《風》4首古詩,還增加了《漢樂府·江南》。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不僅是古詩文,傳統優秀文化內容也有所增加,比如民俗或者相應童謠,第一節課不再是講“我入學了”,而變成“我是中國人”。有語文老師表示,單從一年級語文教材上來看,傳統文化的東西可以說是從細微滲入的,絕不是單純地增加了幾篇古詩文那么簡單。
此外,新版教材中的“語文園地”欄目還新增了“書寫提示”,評論認為,新增的“書寫提示”欄目在當下的社會環境當中非常必要,因為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很多人對書寫筆畫順序越來越不熟悉。尤其是在學習寫字階段,必須加強書寫方面的練習,打好漢字的基礎。其實,漢字的筆畫順序中也暗藏著中國文化。
編輯:姜萍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材;新版
與同伴玩躲貓貓時不慎遺失手機,10歲的小學生小張因害怕被父母責備竟報假警謊稱手機被搶。新快報記者昨日從珠海拱北警方獲悉,因小張是未成年人,民警依法對小張及其監護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2016-08-11 07:26:00
“七夕”登記結婚,確定不是要虐狗。其中寫道“我學習不好,但是我長得帥呀”霸氣側漏,一股霸道總裁的味道,虐哭一群單身汪。” @藍莓醬_Arico :剛從垃圾箱撿回了情書,就是這個家伙虐死了我。
2016-08-08 07:33:00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我國青少年缺乏運動、體質下降的問題受到許多代表和委員的高度關注。國家國民體質研究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人文體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凱認為,經常運動的青少年之所以越來越少,應試教育是罪魁禍首。
2016-08-01 08:2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