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民營企業制造之星]著眼未來的智能之星
2016-08-23 08:19: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記者王偉 景明 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手工定制到機械工業化生產,再到今天,互聯網元素引入生產之中,智能化定制成為全新的趨勢,和過去相比,這種全新的生產模式有著哪些不同?它又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在紅領集團的智能化工廠里,一臺臺電腦正在接收數據,上面有來自消費者直接通過互聯網傳送過來的包括領口、袖口、衣服長短、甚至扣眼的各種要求。工作人員表示,所有節點的員工都在網絡上工作,這些數據會實時傳遞到每一個工作節點。
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下載APP直接下單,或者進行一鍵呼叫,讓服務人員上門量體,再或者到紅領的實體店進行網絡設計下單后,這份有個性的定制需求就會通過紅領集團的智能化系統自動生成訂單信息,然后大約一周左右時間,消費者就可以拿到自己心儀的服裝。紅領集團酷特智能工業工程經理馬志偉指著放眼望去,沒有一件重樣衣服的車間告訴記者,通過個性化定制加大數據分析,目前他們已經實現了“負庫存”:“因為整個個性化的產品,在生產環節過程中,每一個節點都不確定,通過系統、大數據提前預測,在每一個節點,在現場形成可知的東西。”
去年,在服裝行業大多數品牌都在負增長時,紅領的服裝板塊收入達到30多億元,而它的互聯網定制業務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長達到130%以上,利潤率25%以上。然而,這樣的成績得來并不容易。張代理表示,“到了商場去全是求人,求人的過程當中是非常艱難的。”
“門難進、臉難看”,公司7000多人等著吃飯,同質化的競爭將他們嚴嚴實實的阻擋在了商場外面,身為董事長的張代理當時便做出了繞過商場,讓工廠直面消費者的決定。“我做了去賣,你再精準,也會有賣不了的,貨不好就干脆不賣了。未來這個時代,一定不是這個時代了,它是需求來驅動生產。”
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一切圍繞著滿足需求來工作,制造商直接為需求進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然后將成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省略中間商、渠道商和代理商的環節,從成衣批量制造轉型成個性定制,這就是C2M,也就是供給側的變化。換句話說,消費者享受到了個性化定制的服務,但卻是規模化生產的價格。張代理告訴記者,他們用工業化的手段定制,成本比較低。用智能化手段裁制,非常方便。加上互聯網沒有中間商、渠道商、代理商,減少好幾倍,這些加起來,成本不停的降、降,降到最低就受益了。
和紅領一樣,江蘇常州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也進行了數字化智能化的成功轉型,他們的車間也已經升級成為一座“智能工廠”。董事長王敏其介紹,工廠生產的紡織設備不僅精度高,而且可以立體編織,每件成品甚至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一臺機床,實現5個面的立體加工,任何的平面、倒角、打眼、拱絲都是一次性完成的,整個加工精度一米都在一絲以內,一絲就是百分之一毫米,加工出來的光潔度都是像鏡子一樣的鏡面。”
與傳統生產模式相比,五洋紡機數字工廠實現了“一人操作多機”乃至無人化操作,至少節省了50%的人工,提高了5倍的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大幅下降;成品率達到99%,提升了3個百分點,精度等級上了一個臺階,產品性能可以和國際巨頭同臺PK。面對制造業的寒冬,很多知名企業相繼遭遇困境甚至倒閉,王敏其認為,智能制造和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只有搶抓機遇主動迎戰,企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王敏其表示,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沒有創新這個企業就沒有任何競爭力。“我們在創新上面每年的創新投入在產值的4%以上,雖然投資不一定馬上產生效益,但是效益會持之以恒幫你產生,也就是說企業長期經營,可持續發展,是必須要做的事。”
記者手記:正是讓智能制造在企業轉型升級中起到引領作用,紅領集團和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不僅沒有在制造業的寒冬和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落后被淘汰,反而成功實現了原本看來不可能的鳳凰涅槃。這不是偶然,當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一場全新的產業革命正在悄然興起。面對這樣的革命,固步自封只會成為井底之蛙,擁抱并適應它才能迎來企業的未來。
編輯:高楊
關鍵詞:民營企業;制造;紅領集團;五洋紡織
發改委8月3日發文稱,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市場內生的投資增長動力疲弱,投資下行壓力不容忽視;個別投資總量較大省份降幅擴大加劇,投資波動風險明顯加大。
2016-08-03 16:13:00
[豫食品產業總值首破萬億][]
2016-07-24 09:29:00
針對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速罕見大幅回落,5月20號,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分赴18個省(區、市),開展為期10天的實地督查,今天是督察組實地督查的第七天,調查中國務院督查組發現,民間投資的確存在“玻璃門”現象等問題,甚至有企業反映,手握數億元投不出去。
2016-05-27 08:2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