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新學期“雙減”政策落地,像上下學時間調整、作業形式出新、課后服務種類增多等變化,讓師生家長們都感受到了“雙減”下的新學期的新變化。
“雙減”政策的目標之一,就是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同時也要減少作業總量、減輕考試壓力。
在校外培訓機構開始大幅度整改、減負的同時,各地中小學校是否已經做好了提質增效的準備?中國之聲系列報道《“雙減”政策落實調查》推出第二篇:校外減負,校內如何“吃飽”、學好?
開學前,“雙減”政策的落實文件和規定密集發布,讓身為小學二年級家長的王女士在高興的同時,又有些慌,因為按照新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而在此之前,小學一二年級不允許布置書面家庭作業。葉女士說:“剛上學,一二年級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沒有作業,沒有考試,孩子的學習效果要怎么監測?也不是說家長想讓孩子寫作業,就是有些擔心基礎會打不牢。”
家長的擔心,其實也是教育部門的擔心,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羊”,而是向課堂要質量。此次“雙減”文件中明確提出,要規范教育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何合理留作業,成了老師們的新考驗。河南省鄭州市尚美中學校長蘇芳介紹,機械、無效作業,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已經堅決不允許出現在學校里面,而是探索建立更加適合學生的個性化的作業。蘇芳說:“有一個分層作業,給這個班的學生布置的題都不一樣。根據學生的程度,可能布置的有五道題,必做的有三道題,這兩道可以選做。像有些科目我們都要求不布置作業。”
不過,河南省濮陽市實驗小學校長徐相瑞也坦言,在取消家庭作業的改革過程中,老師和學校都面臨很大壓力。徐相瑞說:“比如取消家庭作業,提高課堂效率,需要時間。短時間內會影響孩子成績,但是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內,這個方向肯定是正確的。我心里特別期望,比如教育局教研室能給我們一個傾斜政策,例如今年不讓我們參與教學質量考核,再增強一下我們的信心。”
既要減輕學生負擔,又要達到教學效果,這的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此前,學生學習的補差工作大多交給了校外培訓機構,而現在,隨著校外培訓機構的清理和整改,不少家長選擇讓學生回歸學校,“課后服務”成了家長們的新選擇。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要求,新學期課后服務工作要實現校校開展全覆蓋。既要為學習有困難學生答疑輔導、指導完成作業,又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不少學生家長對課后托管服務的質量提升感到滿意,學生家長陳先生表示,這學期就沒再給孩子報校外培訓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自愿選擇回歸校內,不少地區和學校也正在探索和嘗試。比如,北京市京源學校課后服務以社團形式開展球類、田徑類、冰雪類等體育鍛煉項目全覆蓋。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列出了課后“菜單”,開設了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學生可按需點單。但課后托管也意味著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山東省威海市城里中學業務副校長王靜說,如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長效服務于課后服務,也需要相關政策的傾斜和保障。“教師這個職業很辛苦,每天不到7點就來了,延遲放學,一般延遲到6:30,可能在校時間就長達12小時。學校肯定會加大績效考核力度,也希望老師多勞多得,這樣的老師,肯定在績效當中要予以考核。”
對于各個學校面臨的現實困難,教育部表示,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對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補助。課后服務可以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參與,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認為,“雙減”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提高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師資是政策落地的保障,相關的考核措施、配套措施也應盡快改革和到位,讓學生在校內真正“吃飽”、學好。董圣足說:“薄弱環節主要是在公辦或者全日制學校里邊,保障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尤其在教師配備,教師工作強度方面還要有系統的籌劃。要提高課后輔導質量,老師也要做好系統化安排,這方面學校可能要更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