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記者萬存靈)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在如此大的區域內,要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理順機制體制、加強統籌協調尤為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區域協同發展進展如何?如何繼續整合沿線省市優勢資源推動長江經濟帶下一輪高質量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來自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代表委員們帶來了自己的議案提案。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既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也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門戶和樞紐城市,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帶頭作用。在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看來,上海著眼于區域協同做出了很多先行先試。他介紹說:“現在做得比較多的是交通方面的互聯互通,‘斷頭路’在接通,地鐵在接軌,高速公路在規劃。交通是基礎性的東西。還有很多方面,比如營商環境,在國內有比較好的基礎。我們也通過自貿試驗區的探索實踐,對標國際最好水平、最高標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上海這座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城市,正帶動著長三角的其他省份優化營商環境,在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方面下足功夫。邵志清表示:“現在每個省、市都做得很好。比如浙江有‘最多跑一次’,江蘇有‘不見面審批’,上海提出‘一網通辦’,每個省、市的公共服務都做得很好,很有特色。”
安徽省池州市是長江邊上有著明顯產業短板的城市,近年來主動發力,對標長三角發達城市,加強聯動。全國人大代表、池州市市長雍成瀚表示:“江浙滬跟我們的一些互動性加強了。我們要補短板、對標,包括城市建設、基礎設施、民生服務等方面。”
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的重慶市,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去年,重慶市新開工渝湘高鐵、重慶東站等重大項目,渝貴鐵路等項目建成投用,助力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地區協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表示,將力爭開工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加快武隆機場建設和萬州、黔江機場改擴建。構建以“一干兩支四樞紐”為骨架的內河航運體系,打造名副其實的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同樣在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方面,四川省與國家民航局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天府國際機場明年年底將基本建成。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發改委主任范波表示,去年四川省派出代表團專門去重慶,共同簽署了深化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川渝協同發展。他說,這為下一步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特別是成渝城市群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15年年底,成渝高鐵通車將成都與重慶的通行時間縮短為1.5小時。今年,連接成渝兩地重要城市的成(都)達(州)萬(州)鐵路即將動工。今年兩會,有代表透露,沿江高鐵也即將動工立項,2025年前全部建成,屆時從重慶到上海1600多公里的距離只需要5個多小時,進一步帶動宜昌、武漢、合肥、南京等沿線城市發展。范波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非要重要的一點是讓長三角、武漢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這幾個通道形成區域合作。”
然而,長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各省份之間生態保護協同性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建議,要從制度層面細化長江經濟帶區域聯動機制,加強東西部省份城市之間經濟、資源互補。他說:“生態建設方面還需要區域間的聯動。貴州這么多好的農產品,要向長江中下游的省份更多進行輸送,我覺得還需要得到區域內省份之間更多的支持。在科技創新方面,長江沿線的城市經濟都比較發達,需要東西部之間進行更多的合作,從而加快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2016年,上海松江區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構建科創走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G60科創走廊從上海松江延伸到浙江杭州、江蘇蘇州、安徽合肥等九個區市,成為長江經濟帶下游重要的交通、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自由流通、重組和優化配置的大通道。但由于是跨省市的協同創新發展,共建G60科創走廊遇到了不少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銳認為,G60科創走廊急需優化頂層設計。“大家已經提出G60科創走廊,實際各地都在籌劃,但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案。應該也跟長三角一體化一樣,要有頂層設計,各個市再合理布局分工,這個事才能夠避免重復建設又能夠差異化發展。”劉銳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面對長三角三省一市新的發展機遇,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認為,長三角地區需要鏟除行政區劃的壁壘,做到基礎設施一體化、營商環境一體化、重要平臺和項目一體化。“比如我們現在規劃當中的滬杭甬高鐵、寧波到上海的跨海高鐵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再如科研平臺,上海、江蘇科技資源特別豐富,能不能溢出,讓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讓科技資源向外釋放。”
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領頭羊”,上海市在引領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上肩負著更重的責任。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一方面要從國家層面和省市層面構建協調機制,另一方面要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上海在長江尾,從整個發展態勢看,上海應該起到其應有的作用。這個協調機制上海要參與,而且上海要跟11個省市一起商量。當然,這個體制機制,從政府層面要建,社會力量也可以參與,比如一些環保組織、學術界等。”張兆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