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7日消息(記者王顏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6日)深夜,證監會發布《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8個相關配套文件,明確了存托憑證的法律適用和基本監管原則,對存托憑證(CDR)的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等作出了具體安排。今天開始,符合條件的創新企業就可以向證監會申報發行IPO或CDR的材料。
這意味著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即將啟動。那么,自提出以來就引得無數矚目的CDR終于要落地生根了,這將給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搭上這班車呢?
為防范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設定了嚴格的試點企業選取標準和選取機制。擬參與試點的創新企業,經具有經驗的保薦機構本著勤勉盡責的原則,全面、審慎核查后,認為完全符合試點標準、發行條件和各項信息披露要求的,可以向證監會提出納入試點和公開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的申請。
證監會表示,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創新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既為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做好了制度安排,也有助于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健全資本市場機制,發揮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分析,當前A股上市的企業中,創新企業所占的分量還是比較小的,所以市場有較大的投資需求無法得到相應的滿足。國內一些高新科技類的企業會首先選擇在境外上市,所以境內的投資者可能就失去了投資選擇的權利,因而就會出現一個供求的缺口。
目前發布的《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并沒有對投資者的門檻作出規定,有業內人士分析,應該不會對個人投資者設置特別高的投資門檻。就在昨天傍晚,華夏、南方、易方達等6家基金公司上報的戰略配售基金分別獲批,最快將于下周開始募集。這6只基金將能夠以較高的折扣參與CDR的戰略配售,不過代價則是為期三年的鎖定期。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分析,我國首批以戰略配售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基金火速獲批,在豐富市場投資品種的同時,體現了監管層穩定市場的深層用意。對于即將通過CDR回歸的“獨角獸”,市場擔心其融資額比較大,可能會造成市場進一步下跌,所以在這個時刻,6家基金公司上報的戰略配售基金分別獲批,這對于市場來說也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6只基金的獲批同時也意味著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這些基金來間接完成對CDR的投資,不過,3年的鎖定期被認為是對投資者來說申購基金主要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之一。對此,華夏基金公司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張城源表示,基金在流動性上有專門的設計。“我們這個產品在發行之后的三年內無法通過贖回退出,但是這個產品在成立之后大約六個月的時間里會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也就是說投資者如果確實在短期內有資金的需求,也可以六個月后通過在上交所轉讓份額的方式退出。
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通過CDR回到境內市場融資,除了滿足境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之外,還可以滿足這些企業對于人民幣融資的需要。趙錫軍指出,境內資本市場提供的人民幣融資,可直接支持企業拓展市場。這些企業的業務、市場以及大部分客戶可能都在境內,它們開展業務活動所用到的資金大部分都是人民幣。在境內市場用人民幣進行融資,可能在成本和風險控制方面更加合適一些。如果它要在境內繼續拓展市場,其對人民幣資金的需求會越來越大。